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韩国男子纵火砍死6人 包括3名中国女性/组图 使馆要求尽快查明 -中国将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 增对农补贴 -中国可用五招棋参与全球金融大拯救 8月增持美国债223亿美元 -三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环比下降19.85% 亚洲三大股神巨亏数千亿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管理办法发布 保荐人门槛提高到四名 办法全文 -乳制品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 山西太行药业注射液致1名新生儿死亡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 首批25架国产飞机售欧美 -国务院要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支持居民购房 允许各地刺激楼市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驻马赛总领事馆遭投掷燃烧瓶袭击 -今年保费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 世界最大巨灾风险评估公司落户中国
中国“外交面孔”背后: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提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0 月 2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日电 题:中国“外交面孔”背后

中新社记者 王岩

曾长期在外交部新闻司发布处工作的邹建华参赞,一九九七到二00三年间作为发言人的主要助手,协助过崔天凯、朱邦造、章启月、刘建超等八位新闻发言人,参与和负责组织了近五百场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邹建华说,各种问题难不倒他们,这是发言人及其助手们事先精心准备的结果。为了准备发布会,发言人要熟悉国内外局势,正确把握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他们每天都要大量阅读报刊、收听收看各国电台电视。可能吃饭、睡觉甚至上下班的路上都在琢磨记者的提问。

另外,发言人背后还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团队,即新闻发布处工作人员。他们全天候地跟踪形势,分析舆情动态,帮发言人设想问题,准备答问口径。据悉,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集体,十几个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仅在二十五岁左右。

曾在新闻发布处工作五年多的邹建华总结这个处的两大特点:一是紧张。

“别看一周就两次新闻发布会,但准备工作的工作量却是巨大的。每次就像打仗一般。一切都围着口径转,忙得不可开交。走路恨不得小跑,说话没有时间慢条斯理。在这个处工作时间长了,慢性子也得变成急性子。”

二是加班加点多,有时甚至天天需要加班。每次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新闻发布会的答问情况要整理成文并翻译成英文上网。“即使周末和节假日也闲不住。发生突发事件,随时会被召唤到部里加班。”

作为国务院新闻办、最高人民法院和外交学院等机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及“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研讨班”的特聘专家和讲师,邹建华对发言人这个职业的特点和技巧有深入研究。

谈起与其他国家发言人的不同,邹建华认为,美国发言人在回答问题时,碰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有时会停下来翻看口径本,看完后再回答。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从未这么做过;美国发言人在拒绝回答某一问题时,表达更生硬,更直接。如,“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今天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不想说更多”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很少这么说。

由于代表中国政府形象,发言人往往给人严肃、不苟言笑的感觉。邹建华对也予承认,但他同时指出,这种现象已经在改变。

最有代表性的是现任发言人刘建超于二00二年六月的首次亮相,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由于当日适逢中国足球队亮相世界杯,发言人巧妙地用足球这一世界通行的语言,令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变得格外轻松,展现出外交部发言人亲和幽默的一面。“这次发布会可能是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史上气氛最为轻松的一次,自始至终充满笑声。”邹建华说。

从一九八三年到二00八年,二十五年时间里,共有二十余位外交部发言人站在各国媒体的镜头下,期间的四任外交部长,有两位曾担任过发言人。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从只发布不答问到不限时间答问……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外交部发言人的故事相信将写出更生动的章节。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外交部:继续努力为外国记者在华工作提供便利
外交部就巴基斯坦总统访华中国救市举措等答问(实录)
外交部:我国输日青刀豆可能被投毒 完达山被令召回刺五加注射液
外交部:我国输日青刀豆更可能是被投毒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依法审理西藏僧人涉嫌制造爆炸案
美国政府反对遣返17名东突分子 外交部答问(全文)
外交部就美对台售武及金融危机等答问(实录)
外交部发言人:美对台售武为中美交往与合作制造障碍
图片新闻:
前三季GDP增速9.9% 四年来首度跌破10% CPI上涨7.0%
2008年珠三角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5% 上线为21%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