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收入、稳定的职位、稳定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这些附加在职位之上的一道道“保险”,使得“公务员”成为近年来众多就业者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公务员考试也和高考、研究生考试一起成了“中国三大考”。一朝做得公务员,一辈子高枕无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稳终老成了许多人的梦想。
然而,“一潭死水”、“能进不能出”、“一岗定终身”、“部门壁垒”等公务员管理上的问题也广遭社会诟病,旨在催生更加灵活、高效、廉洁公务员队伍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今年5月底开始,合肥市就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科级及科级以下的大规模公务员交流轮岗。“终身制”、“机关保险箱”已被撬动,公务员也要准备“挪个窝”了。
告别“僵化型”体制 公务员管理走向灵活
今年5月26日至6月底,一场“大挪移”发生在合肥市82个市直部门里,1632名公务员通过一项“前所未有”的交流轮岗制度,从原本已经“烂熟”的工作职位上“剥离”出来,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据合肥市委组织部的统计,此次交流轮岗面占市直机关科级以下公务员总数的25.8%。其中,跨部门交流137人,市直单位内部处室间轮岗的690人,公安、监狱劳教系统间的交流性轮岗805人。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在全国尚无先例。
事实上,交流轮岗在合肥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第一次”。近两年来,该市抓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了县处级干部交流力度,共46批次交流市管干部346人次,交流面达到了76.5%,县区和市直干部交流112人次,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班子交流面分别为62.6%和78%。但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跨部门、跨地区交流的主要还停留在县处级及以上的“上层”领导干部,机关中层和中层以下的公务员跨部门流动还远远不够,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存在着“体内循环”、封闭运行的弊病,“部门终老”屡见不鲜。
“其实,构成机关效能、机关作风的是广大的基层公务员,激活机关活力的关键也在于激发公务员队伍的工作激情,这正是党和政府加强执政能力的基础。因此,只交流干部是不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能‘头动身子不动’,交流、轮岗有必要将公务员纳入进来。”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道。
为此,合肥市果断决定在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中推行交流轮岗。新出台的《关于在市直机关实施公务员交流轮岗的意见(试行)》中明确规定,在同一单位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8年的科级公务员,应当交流;在同一单位连续担任正副科领导职务满10年的,应当交流;在同一处室担任同一领导职务满5年的,或在同一处室连续担任正副科领导职务满7年的,应当轮岗。对于科级以下公务员,在同一单位工作满12年,或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的,也应当有计划交流或轮岗。同时,对参加交流轮岗公务员的年龄、人数、比例也做了详细规定。交流制度从此终于从“上层”走向了基层。
王智源原本是合肥市农委一名普通公务员,经过交流轮岗工作的“二次分配”,他到了市政府法制办法制监督处任职。
“人力资源专家的研究已经指出,人对一个岗位的兴奋期最长不超过5年。但在‘一岗定终身’的体制下,不少公务员惰性增加,甚至学识退化,这些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机关的损失,也是盘活公务员队伍人才资源必须破解的课题。王智源说。
(记者 宋斌、马姝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