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2 15:51:14  |  来源:浙江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建设,发展,推进,加快,全面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大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领袖,浙江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情发自内心、特别深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和伟大真理。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奋斗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继续砥砺前行,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争到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在“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体现浙江担当。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聚焦聚力高质量。高质量是“两个高水平”的本质要求。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建设以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聚力竞争力。竞争力是“四个强省”的着力点。进入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必须牢牢把握“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的大逻辑,以改革创新强化制度供给,以科技创新强化第一动力,以优质服务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以全面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浙江经济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聚焦聚力现代化。现代化是“六个浙江”的目标导向,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着眼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性机遇,坚定不移践行“八八战略”,围绕“两个高水平”建设,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全面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使“两个高水平”建设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必须贯穿到政府运行各环节,渗透到经济体制改革各领域,延伸到社会治理各方面,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深化“最多跑一次”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全面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快推进“一窗受理”“一证通办”,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经济优化整合,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和浙江工匠精神,切实保护企业家财产权益、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土地、能源、环境容量、水资源等要素配置机制,全面推广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全面推进企业、个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信用浙江。

(二)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全面实施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行动计划、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之江实验室的引领作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平台作用、高等院校的支撑作用。聚焦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实施一批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统筹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以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3000个“浙江制造”标准,新增10万台工业机器人,建成300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一批“无人工厂”和“无人车间”,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推动八大万亿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水平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打造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端平台。全面推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品字标”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品字标”企业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6万家。

(三)加快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打造现代化先行区

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大湾区是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特征。要突出接轨上海,聚焦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构建现代交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加强区域协同、山海协作,做强做大杭州湾,加快建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沿杭衢高铁、衢丽温铁路有序拓展,努力建设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大花园是现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态。要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目标要求,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海岛、美丽城市、国家公园,力争到2022年全省有万个行政村、千个小城镇、百个县城和城区成为A级景区。大通道是现代化浙江的发展轴线。要按照主体功能突出、区域协调联动的要求,加快建设杭嘉沪创新大通道、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浙东南海洋经济大通道、浙西南生态旅游大通道,基本建成省域1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大都市区是现代化浙江的发展极。要进一步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强化创新功能,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都市区轨道交通体系,抓好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力争到2022年四大都市区经济总量全省占比达到70%以上,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五万工程”,建立健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压实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高标准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切实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统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广“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乡村旅游公共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建设,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有效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把富民惠民放在首位,鼓励农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启动低收入群众增收攻坚战,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进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加财产性收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