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高质量新发展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破除无效供给。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统筹运用政策手段、市场规则和倒逼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低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方向对了,不怕路远。要保持定力,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干扰,对不符合要求的产业坚决不予审批,对落后的产能坚决不予输血,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市场出清。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出台的产业政策,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要清清楚楚,决不能含糊。要合理摆布产业资源,中心城区要列出产业退出清单,不符合城市生活要求的产业要坚决退出,铁路货场和物流园区等行业要逐步退出,全市14家在人口密集区的化工企业要全部启动搬迁。要以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整治,采取各种方式盘活“休克”企业占用的土地资源,使开发区更好发挥经济主引擎的作用。要继续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力争全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1880万吨以内,完成万元GDP能耗再下降3.66%的省控目标。
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智能化、品牌化,不断做大做强。要大力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树立市场思维、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我市传统产业升级的根本和关键。要深入实施“三航”计划,进一步划清政府“有形之手”的权力边界,以公共服务的方式为骨干企业提供低成本、契约化的金融服务,形成规范健康的政企互动关系。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年实施15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力争用三年时间帮助主导产业规上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积极推进工业智能化,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让大数据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支持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的“小巨人”企业,打造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全方位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推进“德州标准”建设,力争各县(市、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现全覆盖,叫响“德州品牌”。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新动能。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全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建设东部城区德州创新谷、高新区(禹城)中央创新区、齐河中关村海淀高新园区,形成我市三大创新集群区,集中承载科技型、创新型产业,积聚德州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要加快发展,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性技术要加快转化应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争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加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力争达到60亿元。新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30家以上,新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左右,与省科技厅共建山东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省技术经理人培训学院。突出人才支撑作用。加快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政策措施,务实引入各类人才,持续增加城市人才总量。发挥区位优势,鼓励企事业单位引进周边大城市“周末工程师”来德州创新创业,不拘一格吸引人才。
(二)推进城乡建设,着力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面启动东部城区建设。高水平开发建设东部城区,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着眼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培育发展新优势、拓展城市新空间的现实需要,是德州的百年大计。我们要坚持规划引领,以“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为目标,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前瞻性规划新区功能。要迅速启动建设,以德州创新谷为核心的科技组团,以德州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商务组团,以东部医疗中心、养老城、高级师范学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组团,以杨庄河生态公园、太阳能德州小镇、科技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组团,以京津冀产业合作区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组团,以百亩级智慧大棚群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组团等六个组团要率先启动,一批基础性、支撑性项目要率先建设。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做好东部城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打造精品工程,不留历史遗憾,一张蓝图干到底,尽快形成引领全市发展的新增长极。
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今年实现主城区控规全覆盖。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目标,重点实施5大类80个中心城区公共类城建项目,年度投资135亿元。集中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大规模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城乡路网结构,增加主城区对外通道,加快构建内畅外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开工建设德上高速京台高速至国道105段、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段改扩建,启动幸福大道南延工程;实施乐陵、平原、庆云等3个绕城国省道改造;建设高铁站东站房,完成城市轻轨线规划工作。中心城区再增加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建成500处乡村客运站点,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既要把农村公路建设好,更要管护好、运营好。完善水网工程体系,开展潘庄、李家岸灌区改造,推进引位(河)入德工程,实施市域水系连通工程。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保障316个乡镇驻地和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项目正常运行。大力加强电力、燃气、供热等能源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县城集中供暖能力,有序推进农村清洁能源供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