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2 15:05:13  |  来源:沂蒙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发展,建设,工作,企业,产业

(二)城乡统筹发展形成新局面。围绕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四级联动”,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7.6%和57.6%,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和面积分别发展到220万人、231平方公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5万人。中心城区建设“提质”。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全面启动,高铁片区、轨道交通等17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临沂市城乡规划条例》正式实施。 年初确定的288个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19亿元。北京东路改扩建工程通车,北疏港公路、岚济路大修及临沂机场改扩建等工程竣工。22段“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沂河河湾和袁家口子水源工程建成蓄水,新建海绵城市28平方公里,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1%、93%和73%。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城建设“提效”。新改造棚户区3万户、整治老旧小区251万平方米。兰陵、沂水被确定为省中等城市试点,郯城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县城,兰陵、费县成为国家卫生县城。特色镇建设“提速”。引导和支持新市镇、重点镇产城融合、镇园合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优势产业,培育产业强镇、经济重镇。蒙阴岱崮、费县许家崖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平邑仲村、沂水马站、郯城新村等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和宜居小镇。

美丽乡村建设“提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89公里,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40万户,升级村庄电网754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300余户,解决了25.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新增省级传统村落11个,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好山好水好风情、美丽乡村看沂蒙”城市名片更加亮丽。

(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坚持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集中整治结合、辖区治污和区域共治联动,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治理、扬尘管控、散煤整治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等工作,持续铁腕治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6%以上。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级河长体系,强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综合治水措施,13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达到30家,沂河入选全省唯一国家级“最美家乡河”,我市被评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危废产生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随机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6%和98%。扎实开展矿山地质修复,完成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国家级绿色矿山和地质公园达到7家。实施“绿满沂蒙”行动,新增造林面积20万亩、绿地面积75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2%和41.6%。

(四)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围绕增进民生福祉,集中

力量实施十大领域百项惠民工程,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4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266元和12613元,分别增长7.8%和8.3%。大力推进精准脱贫,14.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扩大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3年提高,退役士兵和权益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合规费用医疗救助比例均超过70%,1万余名困难职工和5.6万余名残疾人得到帮扶救助,惠民殡葬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化解“大班额”、全面改薄等工作稳步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73所,智慧教育云平台惠及学校960所、受益师生80余万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二级以上医院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超过90%,49家公立医院规定药品全部零差价销售。积极发展文体事业,新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32个、文化小广场5260个,新推出舞台剧《巍巍大青山》等一批文艺精品。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快严”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4%和29%。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食安山东品牌达到704个。全面加强平安临沂建设,推行基层基础网格实体化、管理员专职化,深入开展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任务,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在临沂召开,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市公安局被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