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超6成受访者与父母通话通常在10分钟以下

发布时间: 2016-11-18 11:16:28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作者: 杜园春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父母,通话时间,受访者,人生大事,时长

62.2%受访者与父母通话时长通常在10分钟以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静

很多年轻人因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6.0%的受访者每周与父母通话2至3次,21.2%的受访者每周1次,16.6%的受访者4至5次,在7次以上的占2.8%。也有2.0%的受访者表示从不与父母通话,16.8%的受访者视情况而定。

北京某高校研一学生任飞(化名)无论课业再忙,每周都会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每次通话时间都在30分钟左右,有次和爸妈聊得特别开心,忘记了时间,手机都变得滚烫,挂了电话才看到通话时长有两个多小时”。

调查显示,62.2%的受访者与父母通话时长在10分钟以下,其中47.1%的受访者在5至10分钟,15.1%的受访者在5分钟以下。29.3%的受访者在10至30分钟,在30至60分钟、60分钟以上的分别仅占3.8%、0.2%。

调查中,除了电话,60.7%的受访者主要通过微信与父母交流。

成都某国企员工朱磊每次打电话,都要叮嘱父母不要太过操劳。而父母如今最担心的是他的“人生大事”,经常催促他赶快成家。“还告诫我与单位同事好好相处,遇事能忍则忍”。朱磊坦言,听得耳朵快长茧子了,但还是能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

任飞表示,一个人在外学习和生活,会和父母讲述周边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听听妈妈唠叨家常,和爸爸聊聊时事新闻。“去年冬天给家里打电话,就‘女生该不该依靠男生’的问题,我还跟妈妈争执了起来,搞得我哭笑不得。爸爸则常告诉我,千万不要报喜不报忧,有困难家人一起分担”。

给父母打电话,都聊些什么?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等情况(62.3%)、父母的身体状况(61.6%)、父母的生活情况(50.6%)是最常聊的。其他还有:分享当天生活经历的小事(42.1%)、自己的情感状况(32.9%)、自己的烦心事(28.1%)等。

朱磊认为,与父母的交流要重在理解,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思维方式,“知道父母是为我们好,多听听他们唠叨,时间长了交流就顺畅了”。

在任飞看来,常与父母沟通能让父母进入到自己的世界,消除代沟。“其实父母也希望多了解我们的世界,他们越不懂我们越不说,代沟就越深。总能听见同学跟父母说‘说了你也不懂’,可是不说他们更不懂,还怎么交流呢?”

朱磊认为,两代人的观点不同,求同存异即可,没必要较真。“父母也需要一个窗口表达他们的观点,不能一味怪父母不理解自己”。

与父母通电话的意义是什么?71.1%的受访者表示能及时了解父母的身心状况,63.4%的受访者觉得是向父母报个平安,48.5%的受访者是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47.6%的受访者认为能常与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4.7%的受访者认为意义不大,只是一个形式。

受访者中,男性占47.7%,女性占52.3%。00后占0.5%,90后占27.6%,80后占49.9%,70后占16.9%,60后占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