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农村发展报告:实现农村同步小康面临五大挑战

发布时间: 2016-08-03 16:29:11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作者: 陈郁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环境污染,农村贫困人口,农村工业,农民,进程务工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月3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新时期,实现农村同步小康面临五大严峻挑战;要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全面转型升级,建设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首先,随着城镇化速度趋缓和市民化进程加快,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趋于下降;其次,受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压力很大;再次,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缺失因素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虽然近年增长较快,但目前所占比重仍然很低;复次,受经济增速趋缓因素影响以及WTO限制性条约约束,农民转移性收入继续大幅度增加的空间有限。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不足,保障水平不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不高;农村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土壤污染尤其是耕地土壤污染是当前农村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农村工业污染以及城市“三废”向农村的转移,给农村环境问题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国家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严重不足,“重城轻乡”政策偏向十分明显。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地区村民自治受到乡镇政府、村支部、宗族和黑恶势力等力量的干预,村民自治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村民自治在一些地区主要体现为村主任、村支书、村两委班子等部分人的“自治”;在民主选举环节,部分地区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呈白热化,拉票、贿选问题非常严重;此外,部分地区还因竞选导致宗族之间、帮派之间的争斗,村庄亲情关系遭到较严重破坏。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任务艰巨。首先,目前单纯依靠收入界定贫困的方法,以及乡村层面缺乏统计数据支撑等原因,致使对贫困户的识别不够精准,一些真正的贫困户被排除在精准识别之外。同时,对贫困人口脱贫缺乏及时退出机制,对扶贫对象脱贫情况缺乏动态监管机制;其次,减贫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60亿元,比上年增长8%。2016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又比上年增加201亿元,增长43.4%。但减贫幅度从2011年的26.1%下降到2014年的14.9%,虽然2015年比上年多减210万人,减贫幅度提高到20.6%,但要在2020年前如期实现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再次,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制度不完善,社会扶贫力量仍缺乏参与精准帮扶机制的制度化途径。

报告指出,要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全面转型升级,建设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在“十三五”时期,重点是构建以“五个乡村”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2.0版。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建设“富裕乡村”;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绩效,建设“幸福乡村”;三是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突出乡村文化和村庄风貌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四是规范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民主乡村”;五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建设“和谐乡村”。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6)还发布了中国农村发展指数。该指数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绿色发展理念及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为指导,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5个维度的27个指标构成。测评报告对2011—2014年期间全国及各地区农村发展进程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相关结论是:中国农村发展水平在各个层面都稳步提高,但农村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依然需要关注,地区发展差距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三个维度更明显;维度间发展失衡在东北和西部地区更突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