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树立绿色理念和底线思维,突出优生态创示范,着力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生态是南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必须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全面做好建设、保护、治理各项工作。
一是倡导绿色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守住生态底线,大力倡导绿色低碳行为,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绿色消费、节约消费、适度消费。
二是坚守生态红线。加快制定《南昌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划》,探索建立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补偿修复制度,在我市重点生态区域探索推进生态补偿试点。
三是强化建设治理。围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以及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强化保护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玉带河园林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改造提升工程、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和九龙湖综合整治工程等重大项目;支持湾里区、新建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保护治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让破坏生态环境的“任性”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深入实施“大气、水、土”三大行动,加强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全力推进“河湖长制”试点工作,力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6.恪守坚定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情怀,突出惠民生强治理,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百姓的关注点,就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安全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一是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千方百计促进收入增长,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8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积极出台调整工薪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精准把脉推进扶贫攻坚,全力抓好8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十到户七进村”精准扶贫工程,深入推进“百名书记扶百村、千个单位挂千点、万名干部联万户”帮扶行动,全面开展“光伏扶贫”工作。持续深入加强社会保障,稳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低保、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启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多措并举加强住房保障,按时完成公租房基本建成任务,及时启动完成2015、2016年度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工作,尽快制定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和回购操作流程。
二是切实增强群众认同感。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着力破解看病难。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大学区改革和中小学校长、老师轮岗制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化发展,着力破解上学难。完成10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举办“书香南昌”、“首届南昌马拉松大赛”等活动。
三是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依法信访治访;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天网”体系,加大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力度,打造一批“平安建设示范村(社区)”,强化反恐维稳工作;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质量提升行动;全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管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我们将更加努力加大民生投入、优化公共服务、强化社会治理,让全体市民过得更加顺心、更加幸福。
政府的能力和作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强力推进依法行政。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工作,全面规范行政行为。二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整合、优化各类非紧急类及公共服务热线,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便民高效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三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一准则两条例”,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为官不为,为政不廉”常态化治理,深化“红包”、“小金库”和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大惩治腐败和纪律约束力度,坚决遏制腐败滋生。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发展,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创新进取、扎实苦干,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打造核心增长极、共筑“四强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