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7日15: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法治型政府 住房保障政策 私募股权投资 城市综合体 清洁生产审核 生产性服务业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24日在临沂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沂市市长 陈先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着力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36.8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216.1亿元,增长16.6%,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5.3%;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7:47.5:42.8,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0.8%、13.4%和19.1%。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如期完成,11个县区、开发区公共财政收入过10亿元,其中1个过50亿元,9个县在全省县域收入排名中实现位次前移。

——生态建设增添亮点。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沂河成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有6个镇(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全市万元GDP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42个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为93.8%。

——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提前完成,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现代柳琴戏《沂蒙情》等作品获国家级大奖,被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十二届全运会上获7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沂河国际运动娱乐节,被国际滑水联合会授予“世界滑水之城”称号。

——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63.3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6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1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389元,增长13.6%,增幅连续4年高于城镇。在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中,临沂跻身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十大地级城市。

——城市影响力明显增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被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四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50强;在全国城市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两项工作测评中,得分均列地级城市第一名;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被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中直机关党校等院校列为现场教学点,全年接待各类培训班386个、2.8万人次。临沂得到各级领导和客商的好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产业强市,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工作总抓手,科学谋划、全力实施“10+6”产业推进计划、“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和“1332”国际商贸名城建设计划,开启了产业转型发展新征程。强化产业支撑。“10+6”产业产值、200家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2.7%和33.6%,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新增2家;临沂商城年交易额达到2096.2亿元,直接出口额增长150.8%;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突破1000个,完成投资过亿元项目799个,分别增加677个和403个。优化产业结构。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园区138个,新认证“三品一标”128宗,新建水利工程2205项、高标准农田52万亩。工业升级步伐加快,总产值突破万亿元,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新增423家和405家,被认定为国家工程机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服务业质效提升,24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区入驻企业1300多家,蒙山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全省首位。

(二)突出城乡统筹,加快一体化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的最大潜力,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四级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到53.2%。提升中心城区带动力。建成区面积、人口分别达到195平方公里、193万人;江泉高架路、沂河路-西外环立交桥、临工大桥、30万吨东线供水等市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增强县城和小城镇承载力。县城城建投资和村镇建设投资分别完成20亿元、110亿元,12个镇被列为第二批省级示范镇。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建农房9.5万户、危房改造2万户,实施“两区同建”的社区114个。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分别新改建176公里、2158公里,青临高速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和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县域全覆盖;新开通航线4条,每周航班达107个。加强城镇规划和管理。新一轮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覆盖面扩大,县城总体规划和省级示范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行政村规模布局得到优化,数量由7151个减少到3990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污水日处理能力达95万吨,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天然气“镇镇通”。

(三)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增强发展活力。把破解瓶颈制约作为科学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扎实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轮地价更新,验收增减挂钩指标2万亩,有效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6万亩,土地市场动态监管走在全国前列,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顺利完成。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新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新兴金融业态注册资本过百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710.8亿元和2531.1亿元,存贷比达到68.2%,社会融资规模增长34.7%。加快科技创新。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院士工作站16家,5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临沂技师学院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改善营商环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16项减少到110项,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市之一;“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试运行,受理群众诉求33万件;放宽市场准入,新发展市场主体4.7万户,1.2万家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四)突出民生优先,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十件大事和二十项实事。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2万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248.4元。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新建保障性住房22648套,新建、扩建敬老院52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五年规划全面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88所,临沂大学“自然出版指数”列全国高校第八位。新农合参保率、大病补偿金额居全省首位,国医堂建设和传染病防控保持全省领先。计生工作有效开展,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信访秩序持续好转,食品药品监管有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五)突出为民务实清廉,加快提升政府工作水平。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凡“三重一大”事项均集体研究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均按时办理。扎实开展政策措施落实年、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严厉整治“庸懒散”行为,工作集中度和执行力明显提高。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支出下降7.1%。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力促进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各条战线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贸促会、统计、史志、档案、保密、盐务、应急管理、气象和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

去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政府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干部,向驻临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单位,向在我市投资兴业的各地客商和外来务工人员,向支持临沂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真诚感谢!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发展离不开战略。把握发展的主要问题,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推动跨越赶超,必须把临沂放到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审视,把握发展规律,顺应阶段特征,科学顶层设计,确立战略目标、路径选择和工作重点,让发展有方向、有遵循。科学发展需要科学思维。临沂作为相对欠发达城市,实现后发崛起,必须用系统思维谋划发展,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用开放思维借力发展,用底线思维应对挑战,靠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努力走出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实现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认真落实市委关于“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加快实现工作指导上的重大转变,优化产业布局,搞好要素组合,将优质资源配置给最能发挥效用的市场主体,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改革创新是最大红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充分看到改革蕴藏的巨大潜力、体制机制变革包含的强劲动力,顺应改革大势,凝聚改革共识,着力实施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创新破解瓶颈、聚集要素,推动发展。群众满意是政府的第一追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必须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有效回应社会诉求,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增进人民福祉中集聚发展正能量,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提高社会和谐度。打铁还需自身硬。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必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和制度约束力,切实做到公权为民、廉洁从政、勤勉敬业、创先争优,树立团结实干、开拓奋进的政府形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市场有效需求不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多数处在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占比较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调创”力度亟待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有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机关作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营商环境有待持续优化。我们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研究针对性措施,加倍努力工作,不断创造无愧于使命和时代的业绩!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