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6日在吉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吉安市人民政府市长胡世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吉泰走廊战略升级等重大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扎实苦干,较好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吉”迈出了新步伐,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出现了新局面。
———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升级提速的态势进一步显现。全市生产总值1120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169亿元、增长18.5%,以及规模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外贸出口、贷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9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11项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前移,缩小差距、进位赶超取得佳绩,成长性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分别提高0.9和3.4个百分点,发展质量与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协同性明显增强。三次产业齐头并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均衡性明显增强。工业用电量增长15.5%,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1.3%,客货运周转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企业景气指数等其他风向性指标也都持续上扬,匹配性明显增强,有力佐证了吉安经济的活跃与向好。
———各项事业统筹推进,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负责任发展、集约集优发展、统筹发展和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教育卫生事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提升时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自信自觉更加坚定,政府重文化、社会办文化、企业经营文化形成气候,各类文艺创作和文化作品赢得各方好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在吉安得到生动实践,城乡建设进一步彰显绿色生态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吉安喜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优秀设区市、全省文明城市、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公众安全感指数在全省保持前位。
———改革创新破难前行,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的局面进一步形成。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原动力,找准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羁绊,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寻求突破。对县域经济的“松绑给力”,有力助推了竞相发展;工业园区的机制创新,提升了自主发展能力;城市建设的体制创新,大大增添了开发建设的生机活力;社会事业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成功推进了文化艺术中心托管于保利集团、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高职院合作办学、城南医院托管于上海东方医院,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站在高起点上。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后,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深入广泛调研,形成了六个升级提速的行动计划,重点在吉泰走廊、县域经济、电子信息产业、红色旅游精品城市等方面探索新举措。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在市委统一组织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1+12”体系中,研究启动先行先试、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改革的“试、转、稳”改革措施,谋求改革发展新优势。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重点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坚定不移地昂起龙头、挺起脊梁、立起支点,着力打造支撑吉安进位赶超的重点板块。井开区东区拓展、西区提升加快推进。东区路网构架基本形成,项目落户初见成效;西区综合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电子专业市场主体完工,井冈山卷烟厂异地改造项目顺利启动,航盛、柏兆、合力泰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井开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增长30%,完成税收10.8亿元、增长95.6%。吉泰走廊跻身全省新一轮战略布局,在“加码、加压、加力、加速”中发力。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对全市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走廊实现生产总值561亿元,占全市的50.1%,提高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54.3%,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5.6%,提高1.8个百分点。“一核两翼三带”城镇群体系加速形成,井开区、吉安县、吉水县融城步伐进一步加快,10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及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公共交通贯穿南北70公里,天然气管网正向吉水、泰和县城延伸,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更加明显。县域经济加快成长,差异化竞相发展格局进一步展现。制定出台了扶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县域打造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本土产业,各县市区产业的规模、特色和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新干的盐化、箱包皮具、玻璃灯饰,永丰的碳酸钙,吉水的林化香料,万安的电子线路板,遂川的绿色食品,安福的液压机电,永新的皮制品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全市8个县区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其中泰和县迈上15亿元,吉安县迈上20亿元。
(二)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提质提速态势强劲。大力实施工业强攻,推进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增长14%,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增长2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5.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10%、提高5.8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税260亿元、增长2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19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9.8%,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突破400亿元,占全省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3%。传统产业加快提升。加快振兴酒业、提振烟叶、提升茶叶、做大食品加工业,金佳谷物新厂区正式开建,堆花酒厂异地改造步伐加快,燕京啤酒退城进园扎实推进,遂川茶博园开工建设,狗牯脑茶等传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增长25%。工业园区快速推进。建成标准厂房84万平方米、公租房8300多套。园区项目攻坚年活动成效显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增长21%,吉安县、泰和县、新干县、永丰县4个园区突破200亿元。
(三)坚持“双轮”驱动,服务业繁荣发展。遵循“主导产业抓集聚、重点产业抓规模、新兴产业抓培育”,多点发力,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增加值342亿元、增长10.2%,实现地方税收57亿元、增长42.5%。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中心城区十大市场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沃尔玛等高端商场的开业明显提升了商业品质,吉安商业开始摆脱长期低端、发育不全的窘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14%。“一中心、一平台、多园区”物流体系初步形成,物流平台与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全市货运周转量348亿吨公里,增长20%。旅游业持续发展。科学、有序、适度开发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围绕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旅游业“三年大决战”首战打响,井冈山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武功山箕峰和杨思慕景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青原山整体开发步伐加快,吉州窑遗址公园建成开园、千年龙窑成功复烧,中心城区及周边景区套票联动运行,“三山一江”战略和红色旅游一体化有了新格局。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26万人次、增长20%,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21.4%;井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增长12.5%。金融业加速发展。既有力保障了经济建设,又成为重要税收来源。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717.8亿元、增长25.9%,金融业完成地方税收6.9亿元、增长30.3%,南昌银行、交通银行入驻吉安,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市信贷担保公司成功组建。总部经济正在形成,庐陵新区10个总部大楼已规划到位并陆续开工建设。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坚持以现代理念和百姓情怀抓农业,农村经济增产增效。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优农业结构,发展富民产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到403万吨,
实现“十连丰”。特色富民产业方兴未艾。井冈蜜柚深受群众欢迎,落实种植面积15万亩,“老乡工程”落实农户8.7万户。同时新增高产油茶10万亩、花卉苗木5万亩、珍贵楠木8万亩、绿色蔬菜2.6万亩、茶叶3万亩,肉类、家禽、特种水产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均稳步增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进规模化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6.5万亩、农民合作社845个,永丰等地家庭农场蓬勃兴起。永新县寿光蔬菜等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已显成效,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7家,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开发。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县市区农业科技园全面启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新进展。以“六大扶贫工程”为重点的精准扶贫大力推进。全市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3129个,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万多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万人。峡江水利枢纽2.5万移民春节前可全部乔迁新居。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333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16.4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3万亩。完成195个乡镇基层农技站能力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9500万元,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五)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紧紧铆住对外开放,久久为功,大力推进工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全领域、全方位开放。突出招大引强,主抓对台招商,强化央企对接。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1个,引进内资375亿元、增长21.3%,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增长21.1%。打造江西的台商集聚地再结硕果,引进台资项目40个,合同引资13.3亿美元,尤其是台湾志嘉艺术园、泰鑫文化园,不但带来投资,而且引入了新的建设理念。中国电科、中电投、华润集团等一批央企项目签约落户。坚持招商引资与引进订单、拓展市场相结合。新增生产型出口企业36家,全市完成出口总额33.2亿美元、增长29.2%。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鼓励扶持全民创业,新增私营企业4306户、个体工商户2.1万户,非公有投资完成79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2.5%,提高1.6个百分点。积极争取重大政策。中央苏区振兴政策对接有力,获得民政部、住建部等12个部委对口支援帮扶。国家印刷产业包装基地、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吉安县工业园区升格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全市争取各类资金162.5亿元,增长12.1%,再创历史新高。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抚吉高速、井睦高速建成通车,衡茶吉铁路已经贯通,吉安东西出省快速通道正在形成,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台机组并网发电;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全面竣工;西气东输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新增天然气管道153公里;输变电站建设投资8.28亿元,农网投资占全省六分之一,为全省之最,能源支撑更加有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90亿元,增长23%。
(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更具魅力和品相。坚持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加快城市建设和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步推进,城乡面貌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3.6%。注重规划先行,抓好吉泰城镇群规划和城市总规修编,城区控规和小城镇、行政村规划覆盖率100%,30户以上自然村规划覆盖率95%,农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注重城乡一体,推进城乡统筹、城乡同治。中心城区四座大桥、六条道路、五大组团加快建设。永和连心大桥、新井冈山大桥、庐陵大桥、吉水赣江大桥同时布局推进。吉州大道南延、阳明路西延、吉福路西延、城南专业市场大道,特别是105国道改道和金樟大道加快建设,打通中心城区外环通道,连通走廊核心区5个园区和沿线5个乡镇。庐陵新区步入发展“快车道”,滨江新区、城南新区、赣江西堤片区正在兴起;赋予吉州、青原两区自主开发的板块加快推进,金樟组团路网建设全面展开,青原山组团建设已经启动,井开区和敦厚组团大步融城,大吉安组团式发展格局渐入佳境。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全域规划、带状推进,镇村联动、镇为核心,绿化同步、产业配套,全年新建镇村联动点86个、乡村点1070个,吉安县敦永线、青原青东线、吉水峡江105线、泰和苏马线、万安韶高线、井冈山茨下线、新干沂大线、遂川遂井线等一批新的精品示范带加快形成。很多乡镇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14个乡镇成为全省百强中心镇。注重建管并重,“四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大力推广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社区建设闯出新天地。县市城区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了一批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与品位正在提升,吉水、新干、安福等县城和井冈山新城实现跨越式发展,吉安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注重绿色生态,重视山体、水面、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在中心城区着力打造大尺度景观、大面积水域、大生态绿化,古后河绿廊、螺湖湾湿地公园成为金腰带、绿景线。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八不八多”原则,保护了庐陵农村的大生态和田园风光。注重地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自觉,注重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的传承。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加快推进白鹭洲书院修缮、儒林里特色古街改造建设,城市文化底蕴得以保全。加强古村落保护,涌现出一大批彰显庐陵风格的好建筑、新镇村,18个镇村被评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个古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总数为全省之最。
(七)不断强化民生保障,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始终坚持民本理念,践行民生优先,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25亿元、比上年增加35亿元,76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8020元,增长13%。全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9985元,增长17.4%。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3%。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三院”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居住环境继续改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3万套,基本建成1.31万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棚户区改造,20个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全市完成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改造项目95个,其中中心城区完成65个。新一轮公租房摇号选房顺利完成,中心城区2800户符合条件的家庭获得新居。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6万户。生态建养卓有成效。"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新增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井开区、吉州工业园被列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取得实效,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八)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投入持续加大,仅中心城区正在实施的教育、文化、卫生项目达19个,总投资49.6亿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心城区重点布局建设了一批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项目,白鹭洲中学新校区、市特殊教育学校竣工投入使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吉安一中新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将原市委机关大院划给吉师附小改善办学条件。主动倾听和回应群众呼声,开展农村教育大调研,恢复农村教学点19个,变“孩子走读为老师走教”。全市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304个、公办幼儿园建设359个。全市高考再创佳绩。设立圆梦助学金,全市崇文重教、济困助学蔚然成风。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专利授权量增长48.1%,开发省重点新产品59项,新建8个省级创新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文体事业不断繁荣。低成本、本土化的文化精品大戏《记忆庐陵》入选江西省文艺创作繁荣工程,公演30多场,亮相京城,走出国门,广受好评。青原山净居寺被列为全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深入,第四届市运会成功举办。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大力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和“家庭医生进社区”活动,选派医务人员到卫生室空白村蹲点服务。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基层基础群防群治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扎实有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驻吉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拥军优属、人民防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能源、交通、通信、商务等领域中央和省属单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为、成效显著,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落实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45件、市政协提案169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开展政府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建立“马上就办、马上就查”工作体系。推进简政放权,精简下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322项,精简37.8%。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要求,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加大项目投资评审力度,市级项目评审节约资金6.1亿元。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7.7%。加强政府内部审计监察,强化资金监管,开展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专项整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三进三解三促”活动,认真办好行风热线,受理办复群众来信来访来电2.2万件次,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推进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吉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消防干警,向中央和省驻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吉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综合经济实力仍然不强,结构不优、总量不大。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生产成本上升,要素保障受限。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一步突破,内生动力依然不强。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有些部门管理不严、工作不力,有些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仍时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