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全文
5.海平面上升与海洋灾害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缓发性灾害,其长期的累积作用给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受到侵蚀,岸线变迁,沿海地区的咸潮、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加重。
风暴潮
高海平面抬升了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风暴潮高潮位相应提高,水深增大,波浪作用增强,河流排水受阻,加大了致灾程度;反之,低海平面使风暴潮的影响减弱,致灾程度相对降低。
2010年9月,受异常风场等因素的影响,福建沿海海平面明显偏低,比2009年同期低139毫米,比常年同期低21毫米。在此期间,热带风暴“狮子山”、台风“莫兰蒂”和“凡亚比”先后在福建登陆,福建沿海有5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7亿元,损失相对较小。
2010年10月,福建沿海海平面异常偏高,高于常年同期174毫米,高于2009年同期91毫米。台风“鲇鱼”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陆时又恰逢天文大潮、风暴增水与异常高海平面叠加,造成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6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亿元。
咸潮
2010年1~4月,上海沿海平均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和2009年同期分别偏高83毫米和26毫米,宝钢水库取水口共监测到4次咸潮入侵,最大含氯度达到1029.6毫克/升。
2010年4月,珠江口沿海海平面高于常年同期88毫米,比2009年同期高11毫米。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旱造成珠江上游来水减少,河口水位下降,致使珠江口较为罕见地在4月份发生了强咸潮。2~10日,在磨刀门水道大涌口水文站连续9天最高含氯量均超过3000毫克/升,最高超过5200毫克/升,加大了珠江口主要城市的供水压力。
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
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加重了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程度。2010年,山东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82毫米,辽宁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61毫米。根据2010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结果,山东滨州的重度海水入侵距离超过21千米;辽宁锦州小凌河附近土壤盐渍化明显,最大水溶性盐含量达6.2克/千克,居民饮水和农业生产均受到严重影响。
海岸侵蚀
海平面上升使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山东和辽宁沿海的海岸侵蚀程度。2010年,山东、辽宁沿海海平面分别比常年高82毫米和61毫米,比2009年高12毫米和13毫米。根据2010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结果,辽宁葫芦岛部分岸段的海岸侵蚀速率最大为2.5米/年;山东蓬莱的部分岸线,近50年来后退500米,最大超过700米。
6.应对海平面上升对策
海平面上升不但会淹没滨海土地,而且会不同程度地加大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潮入侵、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灾害的致灾程度,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为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国家海洋局不断加强海平面上升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价业务化工作,继续开展基准潮位核定,并与沿海各地政府联合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全面掌握海平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状况。
为保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护滨海生态环境,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建议沿海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如下措施:
(1)高度重视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工作,根据沿海各地的海平面变化影响特点,采集海平面变化影响信息,对海平面变化影响的重点区域和典型事件开展实地调查,掌握海平面变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状况。
(2)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和脆弱性区划,科学、准确地评价海平面变化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为编修沿海发展规划和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3)在实施围填海等大型涉海工程时,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综合评价海平面上升对海洋动力、生态环境和海洋灾害的影响,保证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在咸潮、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影响严重地区,合理调配淡水资源,兴修和完善水利设施,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安全。
(5)在建设和加固海洋防御设施时,合理选址,充分利用滨海生态系统的防护功能,构建堤防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实现沿海地区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