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九、城乡建设
全市市容环境、城市品质、人居质量全面提升。绕越高速东南段建成通车,东北段开工建设。南京高速“二环”即将闭合;纬七路过江通道建成通车,地铁二号线、一号线南延开通,南京四桥、纬三路过江通道、南站枢纽集疏运道路系统全面启动,一批港口工程基本建成。区域综合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城市交通承载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力实施市容市貌整治工程,对全市35条干道、600多条道路街巷全面改造。全年新改建道路长度28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约42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9.2平方米。
全市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主要实施了秦淮河支流二干河等河流整治工程、长江三江口节点加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等专项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展开。
全年城区新建和改建公厕46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2座;新农村建设改建户厕约3万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日供水能力达到305万吨,天然气用户达到104.6万户。全年完成亮化楼宇64幢。
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53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市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55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南京地区共有27项成果上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76、市级35家。省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家。
全年专利申请量19275件,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461件,增长15.5%,占全年专利总申请量38.7%。专利授权量9150件,增长38.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87件,增长22.0%。
全年引进农业新品种30个。累计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有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77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26个,市级41个。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35个,国家检测中心12个;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依法设立的计量技术机构1个,依法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2个。
对全市15大行业43类276种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共计覆盖全市2683家企业的4493批次产品,抽查平均合格率为95.8%。
全年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7项、地方标准28项。新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新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4项。全市共有国家、省、市名牌产品627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4个,江苏名牌产品181个,南京名牌产品422个。国家、省质量奖获奖企业累计31个,其中全国质量奖3个。
年末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46人和31人。
全市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新招收本专科生22.57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在校学生70.61(不含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招收研究生2.9万人,比上年增加0.73万人;在校研究生8.73万人,比上年增加0.73万人。
全市拥有普通中学215所,在校学生24.86万人,比上年减少1.2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9.15万人,比上年减少0.0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62%。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三星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类学校招生比例达招生总数的90%。
全市拥有小学345所,在校学生28.83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全市已有小班化教育的中小学132所。拥有幼儿园501所,在园儿童15.28万人。
弱势群体子女入学教育得到有效解决,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实行政府助学全覆盖,全年共为1.5万名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和困难学生发放“助学券”和减免学习费用1095万元。基本实现在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全接纳”,人数达到6.23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