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风暴潮
2009年,海南岛沿岸共产生3次由热带气旋引发,最大增水超过40厘米的风暴潮过程,分别由0905号强热带风暴苏迪罗、0913号热带风暴彩虹和0917号超强台风芭玛引发。
根据实况资料,0905号强热带风暴苏迪罗影响期间,秀英站最大增水56厘米,最高潮位未超当地警戒潮位。
0913号热带风暴彩虹影响期间,秀英站9月11日03时出现最大增水79厘米,清澜站出现最大增水46厘米,最高潮位均未超当地警戒潮位。
0917号超强台风芭玛影响期间,10月12日秀英最大增水66厘米,最高潮320厘米(当地基面),超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清澜站最大增水79厘米,最高潮位接近当地警戒潮位。系统影响期间,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共发布风暴潮警报(黄色)8份 。
根据《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啸灾害应急预案》,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共发布风暴潮预报警报22份,其中风暴潮Ⅳ级预报(蓝色)7份;风暴潮Ⅲ级警报(黄色)12份,其它风暴潮消息3份。
3、天文大潮
受天文大潮影响,2009年海南岛北部到西北部沿海(海口湾至东方八所港一带沿岸)发生了6次超过当地警戒潮位0~50厘米的天文高潮位,时间是:1月10~13日、5月05~29日、6月22日~26日、7月21日~24日、11月07~08日、12月04日~07日。
本年度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共发布6次高潮位预警,由于预警及时,受天文大潮影响岸段未造成明显损失。
4、赤潮
2009年12月,海南省昌江海尾港-新港海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属无毒素藻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措施,此次赤潮未造成严重影响。
5、海岸侵蚀状况
2009年,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在海口开展了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状况的现场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海南省海口新海乡新海村岸段海岸侵蚀情况趋于好转,通过防波堤的修建,当地海岸已经基本稳定;海口长流镇镇海村岸段则出现了砂质海岸侵蚀速度加大的情况。
海口新海乡新海村岸段为砂质海岸,海岸线长7公里。该岸段一直处于自然侵蚀状态,年侵蚀率平均不足2米,在岬角处年侵蚀速率最大达12.5米。1998年~2002年间,局部岸段海岸侵蚀后退约80米。2002年该岸段开始修建护岸堤,2009年现场监测时岸堤仍比较牢固,海岸侵蚀现象暂时稳定,沙滩保存完整。
镇海岸段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长流镇镇海村,为砂质海岸,监测岸线长度约为1.2公里。2006年至2009年间,海岸侵蚀的长度为700米,年平均侵蚀宽度为5.0米,年最大侵蚀宽度为9.0米,年侵蚀面积为3500平方米。由于镇海村的渔港外弧形防波堤的修建,人工岸线增加,海岸侵蚀范围减少,海岸得以保护。但相邻岸段海滩的侵蚀程度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