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10月26日11: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海南省昌江 海洋环境质量 造礁石珊瑚 海岸侵蚀 多样性指数 污染因子 常见种 砂质海岸 海洋倾倒区 海水浴场水质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主要河流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

沿海地区排放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通过河流将大量的污染物带入海域,给近岸海域尤其是入海口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2009年,在实施监测的河流入海口邻近海域,水质基本能满足所处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南渡江 入海口邻近海域为南渡江入海口海岸防护工程区,水质符合国家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满足该区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万泉河 入海口邻近海域为博鳌水城度假旅游区,水质符合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满足该区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三亚河 入海口邻近海域为三亚港口区及三亚港锚地区,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满足该区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昌化江 入海口邻近海域为昌化渔港区,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满足该区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文昌河 入海口邻近海域为清澜港口区,水质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满足该区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2、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总量

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南渡江流量为69.79亿立方米/年,由南渡江携带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总量约10.4万吨,主要污染物是CODCr、氨氮、磷酸盐、石油类和重金属等。其中,CODCr约10.05万吨,约占96.6%;氨氮约1723吨,约占1.6%;磷酸盐约1556吨,约占1.5%;重金属约189吨,石油类约139.6吨。

3、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

2009年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继续对海南省20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部分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进行了监测,在19个一般排污口中(其中5个工业排污口,14个市政排污口),2个工业排污口为D级(给予蓝色标识),3个工业排污口无标识, 3个市政排污口为D级(给予蓝色标识),11个市政排污口无标识。重点排污口-龙昆沟入海排污口全年综合评价为D级(给予蓝色标识)。

2009年海南省陆源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粪大肠菌群、CODCr和磷酸盐等,主要污染源是龙昆沟入海排污口、秀英工业排污口、会文烟堆排污口、八所排污口和春江。

龙昆沟入海排污口 2009年监测结果显示,龙昆沟入海口附近海域为劣四类海水水质,东侧的新港港区为四类海水水质,西侧及西北侧的新港锚地区及工程用海区为三类海水水质。在监测时段,排污口附近几个主要海洋功能区海水水质已不能满足其功能要求,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水质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海口秀英工业排污口 2009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在监测时段,海水水质均能满足排污口附近几个主要海洋功能区的要求。

海洋灾害与损害

1、灾害性海浪

夏、秋季产生巨浪的因素主要为热带气旋,春、冬季产生巨浪的因素主要为冷夏、秋季产生巨浪的因素主要为热带气旋,春、冬季产生巨浪的因素主要为冷空气。

2009年度南海的巨浪(有效波高大于4米的海浪)日数共有87天,3米以上的大浪178天。其中因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下同)影响产生的巨浪日数为48天,因冷空气影响产生的巨浪日数为39天。

2009年西太平洋(包括南海)共生成22个热带气旋,有11个进入南海,其中有3个在海南岛登陆:0905号苏迪罗于7月12日05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一带沿海登陆;0913号热带风暴彩虹于9月11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一带沿海登陆;0917号强台风芭玛于10月12日在万宁市龙滚镇一带沿海登陆。

据《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啸灾害应急预案》,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共发布海浪警报(黄色以上级别)122份,其中海浪Ⅲ级警报(黄色)111份;海浪Ⅱ级警报(橙色)11份。

根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的资料统计,2009年度海南省因风浪造成的船舶海上事故中,共计有794艘船只沉没或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422.8万元,19人死亡(含失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