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10月26日11: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海南省昌江 海洋环境质量 造礁石珊瑚 海岸侵蚀 多样性指数 污染因子 常见种 砂质海岸 海洋倾倒区 海水浴场水质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2、海草床生态系统状况

海南岛东部海岸海草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本次调查共发现8种海草,其主要优势种是泰莱草,常见种是海菖蒲和海神草。虽然海草生态系统相对较稳健,但如果人类活动影响超过了其自身调控能力,同样会造成海草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不稳定或退化。

高隆湾海域 海草主要分布于潮间带。近岸海草分布点状、斑块状结合,离岸约300~500米的区域,海草分布呈镶嵌状或片状分布,离岸约500米以外,海草呈连续分布,形成宽度约2千米的海草床。海草海底沉积物以细沙为主。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菖蒲、喜盐草和二药藻4种,优势种为泰莱草,其次为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为520.00株/ 平方米,平均盖度为36.00%,平均生物量为93.24克/平方米。

高隆湾大型底栖生物9科16种,其中软体动物有8科14种,甲壳动物有1科2种,密度16个/平方米,生物量343.9克/平方米,多样性指数2.45。

龙湾港海域 海草主要分布在潮间带的低潮区至潮下带水深1米以浅海域,从珊瑚礁坪内侧到潮间带约有1公里均有海草分布。海底沉积物以细沙为主,掺杂中沙、泥、贝壳屑。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菖蒲和海神草,优势种为泰莱草、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为183.47株/平方米,平均盖度为64.50%,平均生物量为242.41克/平方米。

龙湾大型底栖生物有12科17种,其中软体动物有10科15种,甲壳动物有2科2种,栖息密度为49.6个/平方米,生物量为578.4克/平方米,多样性指数为1.97。

新村港海域 新村港是海南海草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海草面积约有3.0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新村港的东面和南面,潮间带至潮下带约1米以浅海区域。海草生长的底质类型以中细沙为主,兼有少量的贝壳和泥。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菖蒲、海神草、二药藻、喜盐草和小喜盐草;优势种为泰莱草,其次是海神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为200.61株/平方米,平均盖度为47.27%,平均生物量为48.19克/平方米。

新村港大型底栖生物有17种,以软体动物中的钝缀锦蛤、丽文蛤、毛蚶、近江牡蛎和棘皮动物中的马粪海胆、砂海星等为优势种。栖息密度为20个/平方米,生物量为56.41克/平方米,多样性指数为1.91。游泳生物以鱼类为代表,共调查到鱼类5科6种,主要种类为黄斑蓝子鱼和鲻,鱼类平均密度为0.059尾/平方米,鱼类平均生物量为0.774克/平方米。

黎安港海域 港内避风条件好,很适宜于海草生长,海草面积约有2.07平方公里,海草基本分布于整个黎安港的沿岸,主要分布在黎安港的西面和南面以及口门以东的中部沿岸,海草基本以大面积镶嵌状连续分布形成海草床,也有斑块状或点状稀疏分布。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菖蒲、海神草、喜盐草;优势种为泰莱草,其次是海神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为222.10株/平方米,平均盖度为50.00%,平均生物量为101.41克/平方米。

黎安港大型底栖生物有23科35种,其中软体动物有12科21种,甲壳动物有5科8种,棘皮动物有4科4种,环节动物有2科2种;栖息密度为13.6只/平方米,生物量为95.58克/平方米,多样性指数为1.65。

长圮港海域 长圮港海草分布区域,主要在珊瑚礁坪内侧。近岸点状或斑块状分布,离岸较远的海草分布中心为大片镶嵌状连续分布形成海草床。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神草、海菖蒲、喜盐草、小喜盐草、二药藻、针叶藻、齿叶丝粉藻,优势种为泰莱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为454.42株/平方米,平均盖度为50.66%,平均生物量为85.97克/平方米。

长圮港大型底栖生物8科16种,其中软体动物有7科14种,甲壳动物有1科2种,密度6.4个/平方米;生物量55.42克/平方米,多样性指数为1.5。

总体来讲,海南东海岸海草床生态系统基本稳定,海湾沿岸的海草床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也存在人为的直接清除及养殖活动、旅游活动和生活污染等带来的环境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