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结构调整成效良好
200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稳步协调发展,结构由1978年的39.8:42.6:17.6调整为15.1:59.4:25.6,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逐步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型工业强省迈进(见图10)。
1.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08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74亿斤,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连续3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基地、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中国粮仓”正在变身“国人厨房”。
2.工业运行基本平稳,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08年,河南工业实现了平稳开局,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势逐步增强,下半年尽管由于宏观形势变化,需求减弱,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减缓,利润下滑,存货增加,但工业经济整体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见图11)。通过实施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工业增速9.5个百分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3.服务业稳步发展。2008年,河南省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采取了专项资金扶持、设立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等措施,促进了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长10.2%。 1 0
专栏 2 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启动
河南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9月,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精神,河南省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并获国家认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这一工程是建国以来河南省最大的农业系统工程,对于保障新时期我国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乃至缓解世界粮食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工程的目标是:在现有1.08亿亩耕地中,用7500万亩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复种指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亿亩。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巩固夏粮、主攻秋粮,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对其中2500万亩吨粮田进一步巩固提高,亩产稳定在2000斤;2500万亩中产田开发成高产稳产田,亩产提高到1800斤;2500万亩低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田,亩产提高到1600斤。到2020年,确保粮食产量达到1300亿斤,调出原粮和粮食加工制成品600亿斤以上。目前,全省5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经启动。
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布局是除豫西山区以外的所有地区,包括黄淮海平原、山前平原、南阳盆地,覆盖全省93个县,建设包括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科技支撑体系等3个方面的32个重点项目。在规划建设中,河南省将投资20亿元,新建信阳、南阳、开封三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续建安阳、商丘、濮阳三个大型商品粮基地,并投资20亿元,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同时,还将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奖励补贴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机制,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特别要建立粮食稳定增长的金融支持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机制。
2008年末以来,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旱情,全省受旱面积一度超过六成。面对这一形势,河南省高度重视,以加快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契机,调集一切力量,全力抗旱保苗,努力使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据专家分析,由于前期小麦苗情好,播种面积增加,再加上加强小麦生长后期管理,基本可以做到不减产,甚至有望获得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