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是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准确入轨并顺利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任务,标志了我国首次实施月球探测的成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欧阳自远院士和邹永廖研究员在《2008科学发展报告》上发表了题为“月球探测工程: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的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程的总体情况。绕月探测工程是为了实施我国“探”阶段发展计划的第一期月球探测,将研制和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CE-1),环绕月球运行一年,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科学探测,开展月球的地貌地形、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和月球空间环境的探测。工程将完成五项基本任务和四个科学目标,工程2004年立项,三年多来,工程历经了方案、初样、正样和发射实施四个阶段,在2007年11月26日,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的获取,标志着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然后,文章介绍了相关的技术突破。整个工程的研制与建设,攻克并突破了如下主要关键技术:总体集成技术,轨道设计技术,远距离测控与通信技术,火箭可靠性增长技术,飞行控制技术,环境适应技术以及月球科学探测、数据接收与处理技术。
最后文章展望了我国月球探测的未来。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带动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上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随着嫦娥一号卫星科学探测数据的不断获取、积累及其应用与研究,可望在以下的月球科学研究领域上取得可喜乃至突破的进展:1.全月面图像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2.月面物质成分探测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3.全月面月壤亮度温度探测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4.月球空间环境探测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究;5.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等重大月球科学理论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文章指出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也必将推动我国月球后续探测工程和深空探测的快速发展。目前,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也已纳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重大专项的规划发展。
文章总结到,随着我国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即“探”阶段任务的实施与完成,我国必将在载人登月探测工程乃至月球基地建设工程上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贡献。(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8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