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国际现代化政策目标的可行性
21世纪中国国际现代化的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受到许多已知因素、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政策目标是根据理论目标提出来的,所以,政策目标具有理论基础。其次,政策目标的现实可行性如何,实现概率有多大,需要专题分析。其三,政策目标包括三类目标,三类目标的性质和可行性有差异,需要分别讨论。
(1)提升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的可行性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第一个政策目标是提高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根据广义国际现代化理论,国家现代化的成败是由国家现代化和国际环境共同决定的,国际互动不能决定国家成败,但可以影响国家成败,加速国家分化。所以,提升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的可行性,只是部分地与国际互动有关。毕竟提升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是第一目标,需要重点讨论。
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可以用很多指标来表示。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报告已经完成的研究工作和国际有关研究工作,我们选择6个指标来分析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以及提高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的可行性。它们是:综合现代化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生态现代化指数、客观国力指数和经济实力指数。
首先,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晋级概率。2004中国现代化水平为初等发达水平,2050年目标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60~2004年初等发达国家晋级的概率约为12%(表1-34)。根据世界经验推算,中国现代化水平晋级的概率约为12%。
其次,人类发展指数和晋级概率。2004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为中等发达水平。1960~2004年中等发达国家晋级的概率约为31%(表1-35)。根据世界经验推算,21世纪前50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晋级的概率约为31%。
其三,经济现代化水平和晋级概率。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为欠发达水平。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的分析,1960~2002年经济欠发达国家晋级的概率约为12%。如果按照世界经验推算,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晋级的概率约为12%。
其四,社会现代化水平和晋级概率。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为欠发达水平。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的分析,1960~2003年社会欠发达国家晋级的概率约为20%。如果按照世界经验推算,21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数晋级的概率约为20%。
其五,生态现代化水平和晋级概率。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为欠发达水平。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的分析,1970~2004年生态欠发达国家晋级的概率约为29%。如果按照世界经验推算,21世纪前50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指数晋级的概率约为29%。
其六,客观国力地位和提升概率。2004年中国客观国力指数位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大约在2030年前后,中国将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表3-36)。2040年和205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二位,美国排世界第一位。
其七,经济实力地位和提升概率。2004中国经济实力指数为中等水平。1960~2004年中等国家晋级概率约为4%(表1-39)。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实力指数晋级概率约为4%。
如果按1990~2004年年均增长率估算,中国经济实力有可能在2020年排名世界第五,在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排名世界第二位,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位(表3-37)。
(2)提高国际互动能力的可能性
国际互动能力,与国家水平和国家实力紧密相关,与国际互动的政策和策略紧密相关,与实施国际互动的机构和人员紧密相关,可以用许多指标来表示。本报告选用客观影响力和客观竞争力指数等11个指标为代表,重点分析客观影响力等6个指标的晋级或提升概率。
首先,客观影响力和晋级概率。2004年中国客观影响力指数排名世界第六;2010年排名第五位,2020年排名第三位,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排名第二位(表3-38)。21世纪前50年美国排名第一位。
其次,客观竞争力和晋级概率。2004年中国客观竞争力指数排名世界第三十四位,属于初等强国水平。1990~2004年初等国家晋级概率约为46%(表1-42)。21世纪前50年中国客观竞争力指数晋级概率约为46%。
其三,人均竞争力和晋级概率。2004年中国人均竞争力指数排名世界第八十三位,属于弱国水平。1990~2004年低等国家晋级概率约为16%(表3-39)。21世纪前50年中国人均竞争力指数晋级概率约为16%。
其四,国际化指数和晋级概率。2004年中国国际化指数排名世界第八十二位,属于欠发达水平。1990~2004年欠发达国家晋级概率约为45%(表3-40)。21世纪前50年中国国际化指数晋级概率约为45%。
其五,经济份额和提升概率。2004年中国经济占世界份额(GNI占世界份额)排名世界第五位;2010年排名第四位,2020年排名第三位,2030年排名第三位、2040年和2050年排名第二位(表3-41)。21世纪前50年美国排名第一位。
其六,经济效率和晋级概率。2004年中国人均GNI排名世界第七十位。如果根据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收入的分类标准,中国属于中等收入(中下收入)国家。如果根据经济效率的分类标准,中国属于经济欠发达水平(人均GNI与高收入国家平均人均GNI的比例小于5%)。1990~2004年欠发达国家晋级概率约为12%,1960~2004年欠发达国家晋级概率约为17%(表3-42)。21世纪前50年中国人均GNI晋级概率约为12%~17%。
其七,经济指标的大国比较。在国际互动过程中,大国的相互作用具有突出意义,经济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关键要素。关于创新能力需要专题研究。关于经济能力,可以用经济现代化、经济效率、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等指标来分析。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效率可能达到中等发达水平,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可能位居世界前三甲。这里重点分析经济效率和经济规模的大国比较,采用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和人均GDP。
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规模有可能达到世界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后(表3-37)。在21世纪,中国经济规模有没有可能赶上美国,是值得讨论的。可以采用两种分析方法。
第一种方法:经济总量的回归分析。利用1960~2005年4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
回归方程为:Y =(280.7925 × X)+ 1965.3784
其中,Y为年份,X为中国GDP与美国GDP之比,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计算结果:21世纪中国GDP赶不上美国;大约2246年中国GDP与美国GDP持平。
第二种方法:经济总量的年均增长率。按照1960~2005年年均增长率计算,2030年中美GDP差距开始缩小,2049年中国赶上美国(表3-43)。21世纪中国有可能赶上美国。
两种计算方法,得出完全不同结果。所以,对经济预测的数据,需要非常谨慎。
21世纪前50年中国人均GDP不可能达到发达水平。在21世纪,中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中国能否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是值得讨论的。
中国人均GDP能否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可以采用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人均GDP的回归分析。利用1960~2005年45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1世纪中国人均GDP赶不上美国。
第二种方法:人均GDP的年增长率。按照1960~2005年年均增长率计算,在2100年左右,中国人均GDP赶上美国(表3-44)。21世纪中国人均GDP有可能赶上美国。
中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需要专题分析。这里以中国人均GDP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为例,仍然采用表3-44的估算结果。
根据历史数据和估算结果,人均GDP,中国与美国的绝对差距(中美人均GDP之差),在1960~2070年期间将持续扩大,2070年以后有可能缩小;中国与日本的绝对差距,在1960~2060年期间将持续扩大,2060年以后有可能缩小;中国与德国的绝对差距,在1980~2050年期间将持续扩大,2050年以后有可能缩小(图3-11)。
同样根据上述数据和估算,人均GDP,中国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美中人均GDP之比),在1960~1970年期间扩大,1970年以后缩小;中国与日本的相对差距,在1960~1970年期间扩大,1970年以后缩小;中国与德国的相对差距,1980年以来在缩小(图3-12)。
(3)改善国际环境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包含许多因素,如世界现代化水平、国际体系的结构、制度和观念、国际互动的结构和制度、对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等。不同因素的特点不同,改变的可能性也不同,需要分别讨论。
首先,世界现代化的变化。世界现代化的水平和结构,是由世界现代化进程和规律决定的,不是由哪个国家决定的。虽然中国人口占世界20%,但是,中国现代化水平不高,对世界现代化的影响有限。21世纪,世界现代化将继续向第二次现代化转型。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越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小,对中国有利。同时,其他国家加速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会增加。两者相抵,世界现代化对中国的影响因素,可能变化不大。如果考虑中国现代化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那么,世界现代化对中国的压力可能增加。
其次,国际体系的变化。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结构稳定性,国际体系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国际秩序的改变不是短期可以发生的。国际制度和国际观念可以变化,这需要中国的努力。
其三,国际互动的变化。本章第二节讨论了21世纪中国的国际互动的前景。21世纪的国际互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互动结构和制度都可能发生变化。大致而言有两种情景:21世纪是和平的世纪、21世纪是战争的世纪。在两种情景下,中国都有可能获得有利地位,关键看中国国际互动的策略和做法是否合理。
其四,对华关系的变化。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对华关系和态度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中国现代化取得成功,如果中国的国际互动富有理性和友谊,那么,中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当然,互惠互利是朋友关系的基础。
21世纪中国的国际环境可以改善,但是这种改善是有限度的,不太可能是全面的。特别是国际体系结构具有历史稳定性,试图改变国际体系结构将是困难的。但是,国际制度和国际观念是与时俱进的。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作为改善国际环境的战略方向。(摘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