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贷款分部门和期限看,居民户贷款特别是消费贷款显著增多,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平稳增长。上半年,居民户贷款余额4.6 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同比提高10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741 亿元,同比多增3074 亿元。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3800 亿元,同比多增3699 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同比多增3206 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是拉动居民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显著增多的重要因素。居民户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2942 亿元,同比少增624 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20.5 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同比降低0.3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 万亿元,同比多增874 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继续呈现大幅少增态势,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
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高耗能行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占比下降。2007 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35.9%、15.1%和9.1%。投向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12.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6 个百分点。
专栏1:关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选择行为和投资偏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逐步提高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货币错配的现象逐渐显现。
从期限结构来看,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2007 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资金来源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一般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2007 年6 月末,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66.1%,同比提高1.1 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37.6%,同比提高2.9 个百分点。此外,储蓄存款向同业存款分流的现象导致资金来源的整体稳定性有所下降。2007 年4、5 两月连续出现了储蓄存款净下降,为2000 年以来所仅见。上半年储蓄存款增加7972 亿元,同比少增5981 亿元。与此同时,同业存款大幅增长,上半年增加1.15 万亿元,同比多增8490 亿元,尤其是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成倍增长。资金运用方面,贷款呈长期化趋势。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8%,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
从币种结构看,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商业银行倾向于积累外汇空头。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国家注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等方式补充了外汇资本金,之后又出于汇率风险考虑通常倾向于将外汇资本金结汇为人民币。2007 年6 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资产为4989.3 亿美元,但外汇实收资本仅为127.6亿美元,外汇实收资本与外汇资产之比仅为2.56%。此外,2007 年以来商业银行柜台远期净结汇增长迅速,特别是1 年以上的超远期结汇增长突出。商业银行通过即期市场平补远期头寸,通常需要以增加外汇负债的方式获得外汇,并在即期市场卖出,由于境内外汇流动性较紧,银行借入外汇资金的期限普遍较短,与柜台远期结汇的期限明显错配。
对于当前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问题要有正确认识。一是要认识到当前银行存款分流,即所谓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结构性变化的大趋势。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不发达,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弱化,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体系,同时也给全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带来了一定难度。从一定角度看,这种变化具有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也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可能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或出现逆转,金融机构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二是要认识到目前商业银行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卖出外汇,从当期来看是理性的选择,规避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币种的不匹配,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与外汇负债相对应的外汇风险资产却无相应的外汇资本金覆盖,如果未来发生损失,就需要以人民币购汇补偿;对境外股东的分红仍需用外汇支付,从而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商业银行未来购汇时还将面临政策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的不断增强,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柜台远期结汇快速增长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
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所潜藏的风险。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要加快转型步伐,更好地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统筹处理好短期利润与中长期持续稳健发展的关系。要提高创新意识,加大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通过业务品种、金融产品、收益渠道多元化来调整盈利结构,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增强盈利能力。同时,要注重业务扩张和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相协调,将自身业务发展、风险防范与宏观调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自身稳健运营,努力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