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茶

地理位置: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供应周期:1月上旬-12月下旬
年总产值:34.6亿元
年总产量:3.16万吨

分享到:
0


安化位于东经111°13',北纬:28°23'。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山地占82%,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2℃-17.6℃,无霜天275天,日照1335.8小时,这种双重气温影响因素,为安化茶树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场所。

安化茶包括安化黑茶,即安化铁色茶;安化红茶(湖红代表);安化绿茶。安化茶自明代以来即享有盛名,当时的“渠江薄片”,因由三江并流、云蒸雾绕的地理环境生成,具有叶色碧润、清香醇厚的特质而列为朝廷贡茶。几千年来,真正以地方命名为世所公认的茶只有“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三种,可见当时之盛。

安化茶自明代以来即享有盛名,当时的“渠江薄片”,因由三江并流、云蒸雾绕的地理环境生成,具有叶色碧润、清香醇厚的特质而列为朝廷贡茶。几千年来,真正以地方命名为世所公认的茶只有“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三种,可见当时之盛。 而安化茶真正有名的是黑茶。安化黑茶产于15世纪后期,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并加以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选料、杀青(锅炒)、沤堆、蒸煮、压制成型、烘烤工艺,除青叶气,添松烟香,消腻解乏,极受西北游牧民族欢迎。明朝定四川、汉中茶为官茶,但因安化茶浓厚醇和,量多价廉,西北持官茶引票的茶商,均越境到湖南采购私贩,一度使四川、汉中茶产销萧条。明万历23年(1595年),由地方官奏请皇准,湖南茶为西北辅助引茶,安化黑茶自此列入官茶。此后,安化黑茶逐渐在晋、陕、甘一带兴盛,最高年份达4000吨。各省茶商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建茶行,设铺面,以小淹苞芷园为起点,沿江向上扩散至边江、小淹、雅雀坪、酉州、唐家观、黄沙坪、东坪等地,形成几十公里的茶市长廊。这些地方至今还保存着老号牌匾、茶行酒肆、码头石刻、江边吊脚楼等旧迹,记录着当年的茶道繁荣。据记载,明末清初,“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黄沙坪,聚集了至少50家茶行,并由此衍生出钱庄、绸店、当铺及各类作坊、曲艺、唐班,街市繁荣,经济发达。当时年产红茶10万多箱,引茶2万余包,花卷3万支左右,是最大的花卷茶集散地,几乎全国所有大茶号都设有分号在此,仅1平方多公里的地上聚集了4万多常驻人口,相比今日不足2000人的冷清,无法想象当年的喧闹。而对岸的唐家观,仅近年来挖出来的禁茶碑就有十数块,现存最早的一块刻于康熙年间。茶碑内容大多为称量标准、茶叶真假等,有“不得掺和外来野茶蒙混”字样,可见安化茶质明显优于周边地区,而安化境内又以田庄乡高家溪、马家溪两地茶叶为最好。唐家观短短500米街道,鼎盛时期超过1万人在此设庄经营,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从北京写信,直接写“湖南省唐家观***”就可收到。如今唐家观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十家店”、吉家码头、邵阳公馆等千年遗迹,成为资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镇,正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本草纲目拾遗》卷6·木部:安化茶。   

内容:出湖南,粗梗大叶,须以水煎,或滚汤冲入壶内,再以火温之,始出味,其色浓黑,味苦中带甘,食之清神和胃。 性湿,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 。   

湘潭县志∶茶谱有潭州铁色茶,即安化县茶也,今京师皆称湘潭茶。渠江茶、潭州铁色茶即安化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