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Conference


关注扶贫:开发式扶贫帮助亿万农村人口走出贫困
     贵州省日前启动黔西南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工程,这个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内陆省计划在两年内将原本乱石满坡的童山变为开满金银花的青山,实现“治穷”和“治荒”的双重目标。

     金银花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藤本植物,贵州过去5年的示范种植试点经验显示,改种金银花后村民户均年收入由过去的200多元增加到3000元左右。预计黔西南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工程将带动30万人口、6万农村家庭脱贫致富。

     在过去20年间,类似金银花基地工程这样的开发式扶贫项目,为亿万农村人口告别贫困作出最突出的贡献。

     在开发式扶贫之前,分散救济式扶贫是我国传统的扶贫形式,但这种扶贫措施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出路问题。1986年,我国政府确定以开发式扶贫作为农村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1994年公布实施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扶贫开发行动纲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为开发式扶贫作出具体规定。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向也由过去直接发放给贫困农民,转为确保贫困农户拥有持续稳定的脱贫致富能力。据统计,1980-2003年间我国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达1026亿元。其中65%重点支持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和实用技术培训;另外35%左右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建设基本农田、解决人畜饮水和乡村道路建设。此外,扶贫贴息贷款也向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以及其他增加收入的项目倾斜。

     在开发式扶贫方针的引导下,1986年至2000年,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修建基本农田9000多万亩,解决了7000多万人和800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到2000年底,贫困地区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5%、89%、69%和67%。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我国开发式扶贫战略的重要力量。在1978-2003年25年间,乡镇企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2100万家乡镇企业共吸纳1.35亿农民就业,提供给每个农民的工资收入由25年前的10.7元增加到930元。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能力的贫困,开发式扶贫为贫困人口创造脱贫能力提供了可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陆彪博士说。2003年,我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6元,比上一年增加101元,提高了5.8%,增幅比全国农民收入增幅高出1.5%。

     开发式扶贫为我国扶贫事业创造了奇迹:1985年我国尚有1.25亿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2003年降至2900万。世界银行中国首席代表黄育川说:“开发式扶贫模式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世界扶贫事业的一大贡献,中国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季明、易凌)

     新华社2004年5月27日

    

Terms and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
    2004 The World Bank Group,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