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5—27日,在中国的上海,几位国家领导人、80多为部长和机构负责人以及近千名发展领域的专家、政府官员、私营企业总裁、学者和民间社会代表将一起探讨当前最为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如何扩大减贫成效。
作为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办者,中国政府领导将与巴西总统卢拉、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孟加拉国总理齐亚一起参加讨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人口(28亿人)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如果不找出可以广泛推广的大规模减贫的措施,千年发展目标怎么能够实现?
在2000年纽约千年峰会上,国际社会就千年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到2015年将全球极度贫困人口比例减少一半。在上海,我们希望找到能够帮助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并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办法,那些可以推而广之的办法。
实际上,过去30年里极度贫困人口比例已经减少了一半。但是,根据目前的趋势,到2015年,教育、卫生、环境和其他领域的大部分目标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实现。为了实现目标,我们现在就要加速行动,要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即扩大规模。
“扩大规模”就是要将成功的计划、政策或项目加以扩展和调整,使它们能够在不同的地方长时间地保持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了解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国家层面,扩大规模要以注重增长的战略和以减贫为目标的政策为基础;在项目层面,扩大规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项目规模并确保可持续性;在全球层面,扩大规模就是鼓励将外溢效应从一个村庄传到一个城市,从一个城市传到一个地区,从一个地区传到一个国家,并最终传遍世界各国。
为上海大会前后准备的100多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总的来说,这些案例显示,扩大规模并不是一个顺利的直线过程,而是一条相当漫长、艰难和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以下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
在巴西东北部,农村社区驱动型发展项目通过长达10年的试点和推广,使750万农村贫困人口受益,并帮助成立了35,000个社区协会和1,500个市级理事会。90%的项目资金使人民直接受益。
·
印度尼西亚的社区发展计划使约3500万贫困人口受益,范围从1998年的25个村扩大到现在的28,000个村。该项目通过将资金和决策权直接交给村民,把权力赋予社区。
·
在乌干达,尽管国内冲突接连不断,在坚定的政治领导下,90年代期间经济持续增长,城市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8%降至2000年的10%。
·
也门社会发展基金为生活条件艰难的农村社区提供清洁水、教育、文化和卫生服务,并由社区自己决定需求重点,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同时在维护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验,但其中也凸现了一些共同特点:良好的项目治理和经济管理,注重客户而不是捐助方的需求,通过交流和提高透明度遏制腐败,学习和尝试的态度以及重视效果监测等,要将这些经验加以交流推广,并争取政治支持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也是对援助提供者和合作伙伴的启示:即“自主意识”在发展项目中的重要性——解决办法不能靠外界强加,以及援助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性。
过去几年来参与发展政策和投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并从中获益的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拥有丰富的知识可以互相分享。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希望上海大会能够帮助在全球范围推广传播这些知识经验。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需要立即采取果断的措施,上海大会就是要朝着这个方向推进。今后25年里,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其中95%来自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斗争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艰巨挑战。
为了我们的子女以及他们的子女,我们必须扩大减贫的规模和成效。(本文作者:詹姆斯·D·沃尔芬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