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Conference


第二次国内GDLN对话: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与西南综合扶贫项目
    2004年1月9日,关于扩大减贫成效的第二次国内视频会议对话在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举行,连接位于贵州、甘肃两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四个全球发展学习网络(GDLN)远程学习中心。本次对话的议题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八七计划)和西南扶贫项目案例。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司司长吴忠先生和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胡长焘先生分别致了开幕辞。吴忠司长表示中国要通过这些案例的写作认真总结大规模减贫的经验与教训,并通过上海大会与国际同仁进行交流。

    在世界银行学院高级经济学家王燕女士介绍了世界银行预先提出的分析框架后,案例作者汪三贵和吴国宝分别作了20分钟的正式发言,对八七计划和西南扶贫项目两个案例进行了介绍。八七计划是中国政府于1994年提出的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8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一项全国性战略扶贫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确定了592个贫困县进行重点帮扶。据统计,在1997到2001年间,此计划直接帮助了3070万户贫困家庭和1.25亿贫困人口,通过不同形式的扶贫活动创造了1724万个就业机会,新增了269亿元固定资产、325万公顷经济林,使得8343万农民得以离开土地从事其他工作。八七计划为贫困地区提供了6012万亩新增耕地,32万公里公路,26万公里输电线,为5350万人口和4840万牲畜提供了饮用水。根据案例分析,在1994-2000年期间,八七计划所面向的592个贫困县的粮食和农作物产量增长及家庭净收入增长分别为7.5%和12.8%,均高于7%和10.8%的全国平均水平。八七计划的成功得益于国内稳定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政府对对扶贫工作的承诺以及对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的不断探索。西南扶贫项目作为八七计划的一部分是中国政府在扶贫与发展项目上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成功案例。它是在1995至2001年间由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共同投资4.64亿美元,在中国西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贵州和云南两省进行的综合扶贫项目,位于这个地区喀斯特山区的35个贫困县的280万贫困人口从此项目受益。通过在土地开发、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发展乡镇企业、改善基础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贫困监测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努力,西南扶贫项目不仅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贫困状况、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更有效地证明了多产业综合发展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有用性。许多在此项目中运用的方法已经被国家在新的2001-2010年全国扶贫战略中采用。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政府的有力承诺以及扶贫工作和地方社会经济环境的紧密结合是扶贫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案例作者介绍案例之后,世界银行驻京代表处的高级经济学家白海娜(Hana Brixi)、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左学金、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小清、财政部农业司文秋梁、国家统计局关冰等16位专家(9名实际工作者和7名教授)从5个会场对两个案例进行了评论。他们都对世界银行分析扩大减贫成效的理论框架表示赞同,对两个案例的写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从不同角度为案例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许多建议。

    共有约150名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其中包括来自国家扶贫办、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以及地方政府的官员,来自清华大学、社科院、农科院等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大家对本次活动反映良好,有91.2%以上的参会者对本次活动的总体有用性打了4-5分。

    中国网2004年1月9日

    

Terms and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
    2004 The World Bank Group,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