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陈静 裔蕊华)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如今,生活在上海各个福利院里的老人们不再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凄凉,老年学校里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活得自信、潇洒,夕阳人生更加精彩。
在上海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的教室里,九十岁的陈华老人和她的伙伴们高兴地唱着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歌曲,从《四季歌》到《南泥湾》,他们越唱越带劲,越唱越快乐,好象回到了青春时代。
此间社会学家指出,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老人大多有失落感,脱离了职业社会,回到狭小的生活圈,孤独和空虚常与之相伴。如何帮助他们学会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使其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并感受生活的意义,如何使其有一个幸福、快乐、充实的晚年,是全社会都应关心的问题。
据悉,在上海最繁华的徐汇区,三十一家养老机构都为入住的老人开设了老年学校,老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更加“老有所乐”。
福利院的老年学校为老人们设计了内容丰富的课程,老人们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书法、快乐英语、跳健身操等。有些老人一下子报了好几个班,今天学跳舞,明天学编织,忙得不亦乐乎。课下,许多老人还互相赠送书法和编织作品,并用这些作品来布置房间。
据介绍,在单纯养老机构里,不少老年人都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更多地表现得消沉、自卑和退缩。有关人士表示,在养老机构里创办老年学校,不仅能够给老人展示自我的空间,而且能不断满足其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抗衰益寿的需求,不断梳理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八十八岁的董阿婆今年被评上了徐汇区“知识老人”。从教四十多年的她不仅积极参加各类老年学校的课程,还自愿当起了“快乐英语班”的老师。针对老人们的特点,董阿婆编写了一套英文音标教材,受到老人们的欢迎。她说,自己年龄那么大了还可以发挥余热,真的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