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中国儿童中心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结硕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 “破冰”“断桥”“育人方阵”“齐眉棍”……中国儿童中心日前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推出的“三行快乐营”未成年人参与式道德实践活动,受到广大儿童、家长、老师的热切关注和欢迎。

“三行快乐营”倡导平等、快乐和参与的基本理念,将儿童、家长和老师三方作为一个系统置于同一个情景下,通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参与式活动,使参与三方共同经历,一起感受,一起成长,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将儿童、家长、老师三者有机结合在同一实践模式中,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新理念,也是中国儿童中心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新尝试。

道德实践活动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外教育的优势。多年来,中国儿童中心一直坚持实践活动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素质教育和儿童成长的要求,精心设计开创了一批内容新、影响大、效果好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

中国儿童中心联合教育部等部委共同主办的“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20年,活动规模从起初的10个城市参加发展到了现在每年100多个城市,上千万少年儿童参加。20年来,中国儿童中心紧紧抓住“双有”这个主题,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步骤,从策划到落实,都把“心中有祖国”的教育主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并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活动重点,抓住有利时机,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

2002年,为贯彻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体现道德建设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中国儿童中心参与并承办了全国妇联、中宣部等5部委推出的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了“五小”即“小帮手”“小伙伴”“小标兵”“小卫士”“小主人”等特色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社会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6年,中国儿童中心参与并承办了由9部委共同发起的“我们的奥运、我们的梦想”全国少年儿童喜迎奥运三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此,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全国200多家校外教育单位制作的2008米喜迎奥运彩绘长卷,在2006年举办的北京奥运文化节上成为亮点。

除开展各种特色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外,中国儿童中心多年坚持实践育人,在日常培训工作中,注重结合校外教育特色,把道德教育融入对孩子的兴趣培训当中。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王宝风老师就有独特的做法和见解。王老师的第一堂课要求孩子们写的第一个字是“寿”字,献给养育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她常常带学生走向户外练习书法,让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她常常带学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与老人和弱势儿童一起学习书法,学会关爱他人。

王老师说:“单独教授学生书法技巧很单薄、也很乏味。如果用实践活动设计书法教学,书法教学就会变得鲜活而丰厚。书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法技巧,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做人的道理。”(记者陈菲)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1.5亿元海外资金改善陕西贫困儿童生存环境
为1.4万儿童打破“封闭式童年”贫困儿童也能学才艺
世界宣明会将投入逾千万元资助陕西贫困孤残儿童
江苏妇联真情关怀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