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6月14日电 (记者钱荣、陈静)在国务院最新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青海省有19个项目入选,而其中18项都属于当地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在这些文化遗产中,既有藏族的《格萨(斯)尔》史诗、拉伊(一种情歌)、卓舞、藏戏,也有土族的於菟舞、盘绣、纳顿节,撒拉族的婚礼,还有回、撒拉、土、藏、汉等多民族共同参与的花儿会,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7大类别。
青海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李晓燕说,青海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5.5%。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地区,多民族杂居碰撞的历史使青海的民间文化形成多元化的特点,拥有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青海入选的19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除湟源排灯外,都是在青海长期生活的少数民族群众创造的民间传统文化。
她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包含了整个民族千百年来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智慧。这些少数民族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保护和推动青海不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