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抱”的幸福:大熊猫与香港的独家记忆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图片新闻>

“熊抱”的幸福:大熊猫与香港的独家记忆

2025-02-24 09:4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香港2月23日电 题:“熊抱”的幸福:大熊猫与香港的独家记忆

褚萌萌 谢妞

近来的香港,处处“熊踪”。上千只熊猫雕塑展览全城多处“快闪”、熊猫主题的烟花和无人机表演相继举行、各餐饮品牌熊猫造型特色小吃纷纷推出……

游客在香港海洋公园内的一处大熊猫卡通装置“打卡”拍照(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位于港岛南的香港海洋公园更是俨然成了一座“熊猫乐园”。漫步园中,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卡通装置随处可见,引人“打卡”合影。

这是首对“港产”大熊猫龙凤胎宝宝(2025年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热潮的主角便是园中6只“顶流”大熊猫:第二对中央赠港大熊猫“盈盈”“乐乐”及其去年8月出生的一对龙凤胎宝宝,还有去年9月来港定居的第三对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安”“可可”。

香港“宝地得宝”,大熊猫家族近年来好事连连、开枝散叶,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的深厚情谊,成为众多市民游客的独家记忆。

这是首对“港产”大熊猫龙凤胎宝宝(2025年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从初生到成长

沿着一棵小树,“家姐”(姐姐)熟练地爬到高处,然后悠然趴下。“细佬”(弟弟)则在树下挂着的秋千上投入地玩耍。只安静了一会儿,它们便开始在场内追逐嬉戏。

在海洋公园的大熊猫之旅展馆内,近日亮相的首对“港产”大熊猫龙凤胎活力十足、萌态频出,时常引得游客开怀欢笑。它们亮相首日便破纪录地吸引到约5000人入场,还有数千人观看线上直播。

“这件事,我们期盼了14年!”“奶妈”胡绮琪说。

香港海洋公园动物部助理馆长胡绮琪(右)在大熊猫之旅展馆内与同事讨论工作(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如今已是公园动物部助理馆长的她依旧记得,2007年刚入职时,一岁多的“盈盈”“乐乐”初来香港,只是比现在的龙凤胎大一点的“小团子”。多年来,护理团队陪伴着它们长大。

2011年起,“盈盈”“乐乐”尝试交配,却始终未传佳音。去年春天的“约会”后,“盈盈”如常出现减食等生理现象,护理团队也一如既往悉心照顾着它。

这是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中央赠港大熊猫“乐乐”(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镜伊摄)

“这是每一年都会做的。”胡绮琪回忆说,“但到了8月中旬,有一次它愿意配合做B超,我们便看到了它腹中的胎儿,那一刻我非常惊喜!”

当时已是临产前3天,护理团队日夜不停地照料,直到15日凌晨,“盈盈”顺利生产,成为有记录以来最年长初次成功产子的大熊猫。

半年来,妈妈“盈盈”不断修习“育儿经”,龙凤胎“暴风成长”,第一次喝奶、第一次睁眼、第一次爬行……

在胡绮琪心中,“盈盈”一直都是“小公主”,如今也是个很好的妈妈,许多母爱爆棚的瞬间都令她记忆犹新。“我有升级做外婆的感觉。”

从初见到熟稔

体型娇小、圆滚滚的5岁“可可”穿过木头隧道,然后叼起一根竹子,爬上皇冠形“王座”,“宠粉”地向游客近距离展示吃相。

这是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中央赠港大熊猫“可可”(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一墙之隔,同龄的“安安”则是大体格、黑色毛发旺盛的“猛男”。它从内场走出,便一头扎入“竹海”,四仰八叉地躺在木架上大快朵颐。

这是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安”(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镜伊摄)

第三对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可”组合居住在海洋公园的赛马会四川奇珍馆。为了给两只正值青春的大熊猫更多活动余地,园方此前为场馆增加了不少丰容设施,并会视情调整。

看到它们近半年来逐渐适应新家,动物部护理专员刘思颖十分欣慰。为了迎接它们来港,去年夏天她两度前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同事一起与四川专家对接。

香港海洋公园动物部护理专员刘思颖在赛马会四川奇珍馆内记录大熊猫的状况(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对刘思颖而言,与“安可”从初识到熟稔的过程令她成就感满满:通过一次次投喂和呼喊,两小只逐渐熟悉起她的气味和声音。“到后来听到我叫唤,耳朵一动,直接就走过来。”

返港后,刘思颖和“安可”愈发亲密,教会它们听懂一些广东话指令,还细致观察到更多成长细节。

她一一细数:“可可”近来更好动了,散步途中会不时抱起小木块、小石子滚来滚去,护理团队就特意为它挑选了许多不同长度和重量的“小玩具”;“安安”的吃货属性更强了,对于不同产地的竹子都来者不拒,护理团队就尽量丰富它的食谱,最爱的苹果和萝卜更是管够。

春天将至,“安安”“可可”即将进入发情期,刘思颖和同事正密切观察它们的状况。“希望它们开心健康地生活在香港,繁育出自己的下一代。”她说。

从初识到钟爱

随着大熊猫家族不断“上新”,香港“国宝热”正感染更多人,作为“家长”的“盈盈”“乐乐”也走红网络。

在香港海洋公园,游客观赏中央赠港大熊猫“乐乐”(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镜伊摄)

看到护理员帮忙带娃,“盈盈”抓紧时间大口吃竹子,网友纷纷表示“妈妈应该好好享受‘私人时光’”。而“乐乐”以多种姿态戏水的“整活”片段,引得网友直呼“爸爸要积极营业赚‘奶粉钱’啊”。

香港大熊猫“粉丝”李娟讲述自己与香港大熊猫家族的故事(2025年2月10日摄)。新华社发(谭佳铭摄)

“粉丝”李娟的社交账号给网友们提供了不少“精神食粮”。每隔两三天必定来给“港宝”们拍照并发布,是她一年多来坚持的习惯。“每次看到它们,我都觉得很开心。”李娟说,希望和更多人分享香港大熊猫的可爱模样。

自1999年第一对赠港大熊猫“安安”“佳佳”到来后,大熊猫就成为众多港人记忆的一部分。故去的它们长眠于园中,仍有“粉丝”前往悼念。

近期在香港,一系列丰富的大熊猫主题活动正在创造更多甜蜜记忆。各界人士通过参与活动而爱上大熊猫,就读于王锦辉中小学的陈家姐妹就在其列。

王锦辉中小学学生陈昭瑀讲述自己将大熊猫图案设计在社区海滨长廊中的故事(2025年2月10日摄)。新华社发(谭佳铭摄)

王锦辉中小学学生陈朗瑀讲述自己绘制熊猫模具的故事(2025年2月10日摄)。新华社发(谭佳铭摄)

9岁的妹妹陈朗瑀将维多利亚港的景色以缤纷色彩绘在熊猫模具上,作品荣获全港第二名。12岁的姐姐陈昭瑀则为社区设计了“打卡”地标,将手握港式美食的大熊猫画在了一条海滨长廊上。

“大熊猫好可爱,是国宝,也是香港的特色之一!”陈昭瑀阐述着创作灵感。

围绕大熊猫IP,香港正着力发展文旅产业:海洋公园开发了400余款商品,旅游公司推出主题嘉年华,香港邮政推出相关邮票和邮筒……在香港,大熊猫家族与港人书写多年的独特情缘,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