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58岁的吾哈斯·苏来曼是县牧业医院的一名“草原医生”,妻子那斯甫海霞·努尔哈森则是裕民县疾控中心的一名退休医师。夫妻二人结婚42年来,那斯甫海霞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一个人独自撑起了一个家,以贤内助的精神诠释着自己的“最美家庭”。
(通讯员江冬冬报道)吾哈斯·苏来曼1955年12月出生于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一个牧民家庭,1971年开始在牧区做赤脚医生,两年后进入塔城地区卫校学习。1975年,吾哈斯从塔城卫校毕业后,就一直在裕民县的巴尔鲁克山、玛依勒山、库鲁斯台三个牧场的流动医疗点做牧民医生。40年时光转瞬即逝,吾哈斯先后巡诊9万余次,拯救危重病人9000多人次,接生牧民婴儿1800余人次,挽救了180多名难产婴儿的生命,骑马和步行的总路程可绕地球10多圈。
吾哈斯的妻子那斯甫海霞·努尔哈森是裕民县疾控中心的一名退休普通医师,1978年从塔城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裕民县国营牧场一队参加工作。由于表现出色,那斯甫海霞不久便从基层调到了裕民县疾控中心,直到2000年因冠心病而病退。那斯甫海霞和丈夫自1980年结婚以来,互相扶持、同甘共苦,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德乎多尔”在哈萨克语中是草原医生的意思。这个极平常的称谓与吾哈斯联系在一起,却有了“亲切”、“尊敬”和“赞美”的意思。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说,草原上的花儿有多少,吾哈斯医生做的好事就有多少。在40多年的岁月里,吾哈斯跑遍裕民县所有的农牧区,那里的每一顶帐篷,每一座毡房他都熟悉。
2004年,吾哈斯荣获塔城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作出在全疆卫生系统向吾哈斯学习的决定。200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2011年,他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吾哈斯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足两个月。结婚30多年,他常年巡诊在外,那斯甫海霞则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边工作边教育孩子,还要照顾80多岁的体弱多病的婆婆,抚养已去世哥哥的两个孩子。另外,再加上丈夫的一个弟弟与其同住,这个九口之家的日常生活便由她一人扛了起来。那些年里,那斯甫海霞起早贪黑忙碌着,由于过度疲劳,她甚至做过心脏手术。
吾哈斯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拮据,但是面对病人,吾哈斯却总是很大方,经常慷慨解囊。他的领导和同事说,每年底医院结算医药费时,吾哈斯总是自己掏腰包垫付牧民拖欠的医药费,少则几十元,多则近千元,40年垫付了多少已无法算清了。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那斯甫海霞在2003年开了一家小甜食店。她人好技术也好,小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来,她把县里的待业妇女召集起来,免费传授技术,鼓励并帮助她们自己创业。如今,20多个待业妇女中,9个人已成功开了自己的店。
2009年,那斯甫海霞和社区居民、退休干部、老党员们一起组成了 “爱心妈妈团”。这个团体从最初的15人慢慢增加到现在的150多人。他们定期捐款捐物援助贫困家庭以及各地受灾群众。2000年至今,那斯甫海霞接连被评为县级“五好家庭”、“三八红旗手”,2007年又被评为自治区“五好文明家庭”。
在吾哈斯和那斯甫海霞的影响下,他们的子女尊老爱幼、热心助人,都已成为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大儿子在环卫处上班;小儿子在新疆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在社区警务室上班;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的小女儿玛依拉则继承了父亲的意愿,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基层工作着。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然而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也只能算是小爱。吾哈斯和那斯甫海霞则把这种爱延伸到裕民县所有牧民和待业妇女身上,如此便成就了一种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