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的和抢红包的,都不能行为失控

发布时间: 2016-02-07 11:58:3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谭浩俊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发红包,微信,客户关系,渗透过程,支付工具

谭浩俊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虽然电子红包出自于银行,但是,却没有成为银行宣传和推介自身的重要工具,反而让网络占了先机,成为众多商家推广和销售产品、沟通与增强与客户关系、让利于消费者者其他客户的一种手段。而且,随着各种传统假日的到来,电子红包更是品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金额也越来越大,以至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不得不出来对电子红包的发放进行干预,甚至有建议要求禁止发放电子红包,或对电子红包征收相关税收。

客观地讲,电子红包除了成为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之外,普通居民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红包,用电子红包增进与他人的联系,加强与他人的交流,融洽与他人的关系。特别在微信群中,发放电子红包更是成了一种时尚。

春节即将到来,除了企业、经销商等开始密集筹划发放电子红包,以此来扩大企业市场影响之外,很多居民也开始筹划如何在春节期间抢红包、发红包了,有的甚至已经在自己的各种微信群里发布了微信红包预告,以吸引更多的亲朋好友来抢自己的红包。很显然,电子红包对增强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是能够起到一定的衬托和渲染作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与影响一样,电子红包在发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如不法分子利用电子红包实施诈骗、有的则利用电子红包从事虚假销售和广告、还有的借电子红包进行行贿受贿,更有一些人成为了“专业”抢红包者,从而导致电子红包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失去了文化内涵。

殊不知,如果电子红包运用得好,运用得恰当合理和合法,是能够成为经济生活的一种集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商业与娱乐为一体的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一平台,形成更加完整的人际关系。自然,电子红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电子红包设计者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实际上,电子红包作为一种商业特征非常明显,文化特征也非常显著的支付工具、娱乐工具、交流工具,如果运用得好,对经济生活的正面作用与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年轻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学到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掌握许多理论上难以掌握的内容。因为,电子红包的发放过程,实际就是文化的渗透过程,也是人与人关系的变化过程。无论是发红包的,还是抢红包的,都必须以信任为基础,以信用为条件,才能够彼此之间发放红包,也才愿意去领取他人给予的红包。自然,对发红包和抢红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应当更多的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既不要过度指责,也不能因为某些事件的发生,就完全否定电子红包的作用,否定电子红包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毫无疑问,春节是发放电子红包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参与电子红包人数最多、最集中的节日。商家对春节期间的电子红包发放,也是高度重视。今年,更是有许多新闻单位也加入到了电子红包的发放行列中来。这也意味着,从大的环境来看,电子红包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深受广大居民喜爱的文化。只是面对这种新文化的形成和到来,不该伴随着过度的商业化,甚至庸俗化。

应当说,从商家的做法来看,已经越来越规范了,文化内涵也越来越深了。关键在于,如何让这样的规范有效地传导到每个消费者、每个居民那里,不要因为商家的电子红包而让个人的行为失控。只有商业与消费者形成真正的互动,电子红包的作用才能最大化。

而居民对电子红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又能够反推商业建立更加优秀的电子红包文化,将电子文化升格到更高平台,而不是会发、会抢就行。尤其在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如何规范发抢行为、如何不伤害其他人的利益等方面,更应当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基础,不能因创新而创新,把企业陷入泥潭之中,让居民成为了电子红包的奴隶。电子红包只能是一种带有娱乐性的商业行为或交流手段,只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否则,决不手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