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高门槛的背后

2013年02月08日10:4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高考 教育 政策 大学 分数线 门槛 异地高考 北上广

纵览各省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大致情况可分为三类。一类为低门槛,即只对学生学籍设有要求;第二类为中等门槛,即对学生和家长均设有要求,而且满足者人数不少;第三类为高门槛,即对学生父母均设要求,符合条件者较少。不管门槛的高与低,政策制定者均权衡了各地的实情。

北上广:压力很大

这次各省市区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原则上是在2012年年底之前。然而就在离年底只剩2天时,北上广还未有任何动静。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三地会“违约”,但在12月30日,北上广同时公布了各自的方案,虽然有的缺少具体实施细则。

北京市教委在公布了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后,声明会在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与此相挂钩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在这之前将实行“过渡措施”。

为何要实行过渡性措施?北京市教委作出了解释: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是一项综合改革和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配套的制度设计。必须根据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在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就业、居住、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综合因素,明确其随迁子女在京参加升学考试的资格条件和先后顺序。其次,教育资源的准备和建设需要完善规划、开工建设、设施配备等工作周期。即使不考虑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所带来的新的入学需求,仅按照“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预测分析,到2020年,北京市小学阶段需要新增学位30万个,初中阶段需要新增学位11.5万个;加上新政策实施后所带来的增量需求,北京市教育资源的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另外,要确保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落地,除了教育资源建设以外,各相关部门工作的支撑条件建设同样十分必要,这些细化需要一个工作过程。

至于为何要对考生父母的社保和职业年限做出条件限制,北京市教委表示,是为了防止出现“高考移民”,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北京作为一个流动人口大市,目前已经承担着较重的负担。这次制定政策,就是考虑了当下的一些现实情况。从人口压力方面来说,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有2000多万人,北京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挑战;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安置压力来说,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与北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北京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的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这些问题和现状严峻考验着北京市的教育资源;从维护本土学生的利益角度来说,有必要有效平衡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升学考试利益。

北京“压力山大”,广州更胜一筹。据统计,目前广东常住人口已达1.2亿人,其中非户籍人口有3097万人。预计每年将有超过20万人的随迁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就读,由此需要配套的土地、师资、投入等,考验着广东的承受能力。其次,现有的优质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粤的招生计划较难满足广东本地高考生源激增的需要。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对广东的教育均衡化建设也产生着冲击和影响。介于种种压力,广东推出的方案选择分三步走,最后一步为从2016年起,外来学生和家长满足一定条件后,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广东省的高考,并同等录取。

上海市目前的政策只声明从2014年起实施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相衔接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升学考试的具体方案。按照以往的要求,只有持A类居住证的外来家长,其子女才有在沪参加中考和高考的权利。A类居住证的要求为本科以上,工作单位注册资金100万以上,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毫无疑问,上海制定方案时,考虑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城市人口过快增长与城市有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