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30年之后,中国国际地位在2008年实现了“质的飞跃”
30年前,一位美国记者去深圳采访时,当他听到当地领导介绍说要把一个南方小渔村转变成全球制造基地和航运重镇时,显然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30年后的今天,当一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创造出一个叫“中美国(CHIMERICA)”的新词,把中美相提并论时,没有人会轻易说他在信口开河。这位经济学家甚至提醒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不要等到2009年4月的G20峰会才行动,就职后第二天就应该立即召开“中美国”的“G2峰会”!
我们不得不说,2008年对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在全球实力排行榜上,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格外醒目。
2008国际舞台明星
12月17日,被誉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谈”的世界经济论坛向外界透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他们将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2009年1月28日在达沃斯举行的年会。“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大国,它的合作对于重新启动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
而预定2009年4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二次G20峰会上,中国对“后危机世界”的看法同样引人关注。
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舞台最前沿。
秘鲁当地时间11月23日中午,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成员穿上名为“查兰”的羊驼毛披肩,站成前后两排进行大合照。站在前排正中的,自然是东道主秘鲁总统加西亚。站在加西亚两旁的,都是中国人,一位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路透社次日报道说,中国在APEC峰会上光芒四射,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甚至有拉美媒体称“APEC峰会成为中国寻求冲击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演练”。
这一幕,和一周前华盛顿G20峰会上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处,当时胡锦涛坐在东道主美国总统布什的旁边。那次峰会被国际社会当作标志中国作为世界一个重要经济力量崛起的例证。
以上还算不上中国在2008年国际舞台上最抢眼的时刻。
“中国准备告诉世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几小时,一位俄罗斯记者在鸟巢看台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聚集北京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成千上万的外国宾客就是严厉的考官。他们可能在奥运会后有不同的评语,但无法不对30年里成就巨大飞跃的这个国家及其人民表示尊敬。”
其实,早在今年5月份中国举全国之力迎战发生在四川的百年不遇的大地震时,国际舆论中也有过类似的评价,他们很好奇,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强度如此大的地震。”6月29日结束在四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行程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对记者说:“我看到中国政府和官员十分用心,我看到了他们在重建工作上付出的努力。”
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
“中国能够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并成功举办奥运会,从根本上讲,靠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经济和社会基础。”12月2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如是概括。
30年时间,改革开放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
1971年,32岁的吴建民被派到了联合国任外交官。当时联合国投票方式有三种:赞成、反对、弃权。但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之后有一个发明,就是在场,但不投票,根本不理会。
后来出任大使的吴建民回忆说,“因为当时我们对有些国际事务不愿意表态,认为跟我没有关系,你们吵去吧。而且,我们不表态,人家通常也不会来问中国的意见。”
30多年过去了,与当年相比,吴建民感觉到明显的不同,“你看看我们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每次都有那么多外国记者蜂拥而来,要问中国的看法。”
“中国巨变的种子是在1978年种下的。”美联社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时如是评价。据统计,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8年的6%。这个数据有助于说明世界乐于听取中国意见的深层原因。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30年来的持续增长将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的30年。”杨洁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