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国式“人肉搜索”:行善还是作恶? 作者 Peter Ford 译者 小河
有人称它是“正义之师手中的武器,可以惩罚坏人”,也有人说是它“让暴民得以通过隐私侵犯方式,公开诽谤和羞辱被他们选中的人”。
不管怎样,这种独特的中国网络现象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网民以博客为基础追捕所谓的“社会渣滓”。11月份的“最新牺牲品”是地方政府的一位中层官员,他因此丢掉了工作。
被指猥亵一位小姑娘的林嘉祥(曾为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发现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号码以及工作地点,被张贴在中国互联网上,供2.5亿网民查阅。而且他所谓的“罪行”,成为数百篇侮辱性博文的主题。
一旦成为互联网聊天室关注的目标,就会很快被人从网上照片上认出来。不久之后,网民就会为他们建立一个特别的“人肉搜索引擎”,并开始大量张贴目标对象的个人信息。
中国互联网用户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因此不会缺乏那些有志于加入追捕队伍的“业余侦探”。而且,聊天室是中国公民可以匿名、自由表达想法的公开场合,因此它们变成很多热点话题的论坛。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余海表示:“传统媒体是政府喉舌,因此互联网变成普通民众发泄感受的便利渠道。”
中国网民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不仅仅因为他们可以掩饰身份,而且因为中国还没有隐私法。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副所长李旭表示,目前没有具体可行的法律工具,约束互联网使用。
而最近变成“人肉搜索”对象的北京市民王菲正考验中国法律。他起诉若干网站,说它们发表诽谤他的声明,这样的起诉在中国尚属首例。
王菲的妻子去年自杀,她的博客透露,她怀疑丈夫与一位同事有染。网民把她的死归咎于王菲,并发起报复。虚拟空间的侮辱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王菲的律师张雁峰表示,有人在王菲门前涂上“血债血偿”的字样。王菲及亲戚遭到电话轰炸,而他本人及其所谓的情妇被公司辞退。张雁峰表示,此案已历时9个月,很可能到明年春天才会有结果,因为法官和专家证人之间有很多分歧。
由于相关法律不明确,法院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手机电话、身份证号码或地址算不算隐私。法官们还必须考虑网站负责人要负多大责任,以及要对帖子承担多少法律责任,还有如何权衡自由言论与隐私保护。
《中国青年报》的网上在线调查显示,近80%的回答者认为,应该规范“人肉搜索引擎”,65%的回答者认为它们侵犯了隐私。李旭认为,“棘手之处在于,放任言论……会侵犯隐私权,但如果过度管束民众表达,互联网就失去了本质和吸引力。”
此外,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认为,过度强调个人隐私可能会保护一些滥权的官员。“普通民众没有可行的权利去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或者控制处处可见的腐败,因此他们使用互联网。”他表示,“人肉搜索是一门中性的技术,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但必须在公共和私人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