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因而世界经济盛衰与美国经济表现息息相关。2007年美国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爆发了次级抵押贷信用危饥。这一危机使房屋销售量骤降、资产价格缩水,“财富效应”减少,导致消费者支出下降,使人们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悲观情绪,出现了美国“经济衰退争论”之争。为减轻次级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阻止经济向下滑行,美联储于2007年8月17日至10月底,三次降低贴现率和两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贴现率从6.25%降为5%,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4.5%。美联储采取的降息举动表明,它的担扰己“从通货膨胀转向经济衰退”。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承认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比预期的要低,通货膨胀率则比预期的要高。这表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然而由于通胀率在2%上下浮动,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信用危机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美联储存在再次降息的空间,其目的在于防范美国经济滑入低速增长甚至衰退的困境。
从美国经济增长幅度看,尚未因次级抵押贷款信用危机而急速恶化,第1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0.6%,第2季度上升至3.8%,第3季度则高达4.9%。尽管第4季度经济增幅有可能趋降,但美国政府认为2007年经济增长率仍约为2.7%,远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1.9%。白宫的预测可能有些乐观,但维持2.5%的增速是可能的,与上年增长2.9%相比,只不过是收缩了0.4个百分点。因此,美联储明确否认了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之说,格林斯潘曾在2007年2月说“美国经济可能在年底前陷入衰退”,此言成为全球股市陷入“黑色星期二”的重要导火线,而9月格林斯潘则改口说美国家庭住宅财富净值缩水,会引发经济疲软,但目前就说衰退还言之过早。尤其美国政府强烈批驳了“美国经济衰退论”的说法,布什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美国“经济基础仍非常稳固”,美国财长保尔森认为尽管度过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尚需时日,危机确实已使一些企业破产,但考虑到美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经济最终能“化险为夷”。
所谓“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系指美国经济虽减速,但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尚属正常,2007年,欧盟经济增长率为2.9%,日本经济增长率仍可超出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是发达国家经济增幅的两倍以上,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从而有助于抑制世界经济向下滑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2%,比上年相比只缩减0.2个百分点,其降幅并不大。所谓“美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具体表现在哪里?
1、就业仍处于正常水平。2007年9月,美国劳工部的报告宣称7月和8月创造了9万个就业岗位,9月又增加了11万人的就业机会。布什总统10月5日强调就业己连续49个月在增加。失业率一直处在5%以下的水平,这是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支撑因素。
2、财政赤字大幅缩减。国会预算局预估2007财政年度的赤字将从上一个财政年度的2480亿美元减少到1610亿美元。白宫预算局发言人宣称国会预算局发布的有关财政赤字继续下降的报告具有重要意义,证明正在逐步实现2012年财政出现盈余的目标。
3、劳动生产率遥遥领先。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指出,美国是全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经济体,2006年人均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63885美元,远远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2007年虽仍保持劳动力竞争优势,但劳动生产率出现趋缓的苗头。
4、美国公司海外利润持续增长。美国大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接近市场和消费者的目的,大大加速了国际化的发展步伐,自2007年第1季度以来,美国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一直是“国外好于国内”,第2季度,美国企业从海外获得的利润比一年前增长了21.3%,而国内企业的利润仅增长0.9%。公司海外销售额的增加,弥补了国内及周边市场销售额骤降的损失。
5、美国家庭储蓄率由负数转为正数。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指出2005年和2006年,美国人的收入高于支出。到2007年6月,美国人均储蓄额达到1640美元。北方信托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卡斯里尔预测:“从长远看,美国家庭和整个国家会进入一个紧缩开支的时期”。美国人开始“转向正储蓄率”可能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但个人收入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是利息和股息收入的增加,而不是职工工资的增加。这表明储蓄情况的改善主要源于最富有的美国人。因此,美国贫富差距仍在扩大。
6、贸易逆差开始缩减。长期以来,美国的贸易赤字己累积到相当大的规模,因此,布什政府依赖于美元贬值的办法,增加出口及限制进口。美国财长保尔森说由于美元贬值,一年来美国出口己增长约15%,截至2007年8月,美国的贸易逆差为4720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减少了460亿美元,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成为美国经济没有陷入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众多经济学家、企业和公司认为美国正在享受着美元疲软带来的种种好处。疲软的美元虽然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产生抑制进口的作用,有助于纠正贸易失衡,但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人就能大幅削减对外国产品的购买量以及高价原油的进口。鉴于随着美国人收入增多而增加进口的速度快于外国人从美国进口的增长速度,因此,美国依然将继续持有巨额贸易逆差。
7、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美国经济增长的真实动力不是制造业,而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数现已经占到非农业就业总数的84%,从业人数超过了1.1亿。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预测,2004年至2014年期间,美国服务业将创造187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而同期制造业将失去3万个岗位。然而,美国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是以制造业的衰退为前提,而是通过为制造业提供新服务,其中包括用信息技术去提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又使大量劳动力从制造业释放出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5%,服务业继续扩张有利于逐渐消除制造业的疲软状态,以推动经济增长。
对各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其结论是2007年美国经济步入“寒冬”,面临着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但近期内美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美联储11月20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和大额抵押贷款的条件更加严格,此类贷款的发放量将减少,以及房地产市场数据低于预期与油价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己将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下调到1.8%至2.5%之间。
作者谷源洋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生于1934年11月26日辽宁省大连市。1956年就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从事世界经济和发展经济研究。曾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和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邓小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外国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经贸关系学院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日本国北太平洋地域研究中心(Norpac)名誉研究员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