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为了“海底草原”更繁茂(美丽中国)

2025-06-16 09:2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核心阅读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

曹妃甸海草床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近年来,河北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采取差异化分类修复方法修复海草床,海草盖度提升,生态效益持续显现。

从高空俯瞰渤海湾近岸水域,一片片蓝绿交织的区域格外醒目。这里的“绿色”,正是海草床。

海草床,又被称为“海底草原”,是海草大面积聚集生长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海草床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总面积达4427公顷。

近年来,河北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构建起海草床全流程多要素修复技术体系,海草盖度提升,生态效益持续显现。

清理网具,改善水质,保护海草生长环境

从曹妃甸区中心渔港附近乘坐快艇向东南方向行驶约半小时,便来到了矗立在海上的曹妃甸海草床智能监测平台。不远处的一片海域,便是曹妃甸海草床修复工程(一期)项目所在地。

随着潮水渐渐退去,海草床“真容”显露,成片油绿的海草在浅水中不断摇曳。这些海草叶片细长,短则几十厘米,长的超过1米。

“构成曹妃甸海草床的就是这种鳗草。”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二级调研员于立峰说。

海草床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稳固海底泥沙,还能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环境,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

前些年,曹妃甸海草床呈局部退化趋势,海草床部分区域出现稀疏区和裸斑区。“拖网捕捞、赶海挖掘等频繁的渔业活动,会破坏海草床植被和生态环境,挤占海草的生存空间,也给海草床的底栖动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曹妃甸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施志军说。

为了保护海草床,河北自2019年起实施曹妃甸海草床修复项目,清理地笼和废弃渔网等渔业网具,修复区内,渔船不得随意驶入,最大限度减少渔业活动对海草床的影响。同时,唐山市积极推动改善近岸海域水质,探索制定入海排污口排查技术规范和溯源监测要点,完成海湾内283个排污口整治。

精准修复,分类施策,退化区域长出新海草

从修复前后的航拍图片可以看出,曹妃甸海草床的稀疏区和裸斑区如今海草日益繁茂。“这些新长出的海草都是人工种植的。”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牛世豪说。

海下种草,如何操作?

“首先必须摸清楚潮汐涨退的规律,每次只有两三个小时可以种。”牛世豪说,施工队需要赶在最低潮前两个小时左右抵达作业现场,做准备工作,比如,把一箱箱海草按计划分配到指定位置,为后续工作节省时间。待海水退到合适位置,海草移栽随即开始。

“一开始没经验,草种到海里没过两天就被冲走了,后来我们摸索发现在海草根部加上泥坯,能把草固定住。”施志军说。

种海草,除了栽苗,还有播种。海下播种怎么播?

参与施工的曹妃甸区柳赞镇柳赞一村村民何荣达说:“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我们先配出类似海泥的土,然后把土搓成乒乓球大小的丸子,把海草种子放在泥丸中。然后,用播种器将泥丸埋进海底泥土里,种子就能萌发,并且不容易被冲走。”

修复过程中,当地采取差异化的分类修复方法:对恢复力较强区域,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巡护;对恢复力较弱区域,则需运用综合措施,如底质修复、播种、种苗移栽、植株移植等方式进行保护修复。

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曹妃甸海草的栽培方法更加高效、科学,退化的海洋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机。

智能监测,实地巡逻,强化海草床后期管护

历时6年,曹妃甸海草床修复项目取得积极成效。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通过调查取样、数据分析等方法,记录下了治理修复前后差异。

“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海草床植被不断恢复,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迁徙地和生长繁衍场所。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从60种增加到111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同比提升42.3%。”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副主任温国义说。

成果来之不易,强化后期管护尤为重要。

跟随技术人员,记者登上海草床智能监测平台。“海草床监测系统是修复工程(二期)项目的重要成果。该系统由1套海草床智能监测平台、2套海草床监测站点和6个电子界桩组成。”施志军说,监测系统采用智能化监测,依托水下摄像机、水下传感器、雷达光电探测等技术,将水文、水质、水上水下视频等海域信息,通过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传至岸上接收部门。

记者在监测屏幕上看到,监测系统要记录的指标非常丰富,包括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浊度等。“如果数据异常,经过分析研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施志军说。

除智能监测外,曹妃甸区还加强了实地巡逻。项目管护单位配置了一条巡逻船和若干快艇,每天对900多公顷修复区进行机动式巡逻,对可能破坏海草床的行为进行制止,或及时移交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警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处置。

聚焦海草床的保护,近年来,河北坚持规划引领,通过《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河北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系统构建海草床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如今,曹妃甸海草床区域已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下一步,河北将继续强化日常监管和长效管护机制,开展海草床综合成效评估,进一步巩固海草床保护修复成果。”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