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2025-06-16 09:34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千年丝路,串起文明交融璀璨星河;百年变局,呼唤命运与共时代强音。从古丝绸之路友好交往合作的悠久历史中走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年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成功举行,开启中国-中亚关系新时代。如今,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如约而至,必将擘画中国-中亚关系发展新蓝图,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拍摄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是我们这代领导人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世界大势,符合人民期盼。”习近平主席道出中国-中亚合作的重大意义。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是对丝路精神的传承弘扬,更是面向未来破解时代命题的必然选择,不仅有利于增进地区福祉,也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坚持相互尊重,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时间长河奔流不息,丝路情谊跨越千年。30多年前,中国率先同中亚国家建交,开启了双方交往和合作的新纪元。30多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守望相助、团结互信,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这是莫高窟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新华社发(敦煌研究院供图)

10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同中亚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充分发挥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作用,加强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国际协作走深走实,为双方关系发展提供强劲政治引领力。中国已同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2020年,中方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2022年,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双方关系掀开新的一页。2023年,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外交政策,同五国元首宣布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

坚持共同发展,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商贾往来、驼铃声声。今天,商贾驼铃化作列车鸣笛,大漠古道变身公路、铁道,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壮丽史诗开启新篇。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把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开花结果。”

2025年5月20日,2025年首列天津港经霍尔果斯直达塔什干的中亚班列准备从天津港物捷三堆场发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六国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发挥互补优势、深化战略对接,多领域务实合作结出硕果:经贸合作蓬勃开展,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48亿美元,有力拉动各自经济发展;互联互通新格局加速形成,正式启动的中吉乌铁路项目、穿越茫茫大漠的原油天然气管道、日夜兼程的中亚班列等现代“丝路”“驼队”打破地理隔阂,让中亚国家也能触达远方;阿拉木图光伏电站、杜尚别2号热电厂等一系列涉及基建和民生的合作项目落地开花,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金融、农业、减贫、绿色低碳、医疗卫生、数字创新等新增长点持续培育,激发合作新活力……中国同中亚国家坚持共同发展,携手奔赴现代化。

坚持普遍安全,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中国同中亚国家休戚与共、安危共担。2022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指出,“和平是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

建交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顺应潮流、讲信修睦,在互谅互让基础上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3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成为友好、互信、合作的纽带。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中亚国家普遍认同,双方也在合作中积极践行。从联手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贩毒,到坚决反对外部干涉和策动“颜色革命”,中国同中亚国家着力破解地区安全困境,为地区百姓安居乐业筑起牢固屏障,有力维护共同安全利益与地区和平稳定。

坚持世代友好,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中国与中亚国家都拥有古老文明。历史上,中国的造纸、冶铁、中医等经中亚传播至世界,中亚、西亚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也相继传入中国,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互激荡,促进双方社会发展,使古丝绸之路成为文明之路、友谊之路。

2025年5月29日,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从陕西西安首发开行。新华社记者 杨一苗 摄

近年来,中国同中亚伙伴互学互鉴道路越走越宽。2025中国-中亚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对话、“中国中亚合作”圆桌会等一系列活动成功举行,为双方交流沟通搭建更多平台;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在中亚国家落地生根,推动教育、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中国热”“中文热”持续升温,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顺利开行,民众之间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中国同中亚伙伴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教育、旅游、新闻、地方交流、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共同构建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筑牢双方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逆流涌动,全球治理赤字更加凸显。中国同中亚伙伴都主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断加强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协作,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断链”和“小院高墙”,致力于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中国同中亚国家坚守正义,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对方仗义执言,维护彼此正当权益和战略利益,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天,中国与中亚伙伴继续肩并肩,走在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大道上,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创造发展机遇,让多边主义的旗帜更加高高飘扬,共同谱写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记者:董越

海报设计:刘思录

统筹:叶书宏、金宇、邱世杰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