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我国血液安全总体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2025-06-13 09: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白剑峰)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活动的口号是“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无偿献血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说,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全面建设无偿献血制度,血液管理法制体系日益完善,无偿献血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国千人口献血率达到了11.4。目前,我国血液安全总体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近两年来,全球无偿献血出现了下降趋势。我国血液供需矛盾仍比较明显,临床用血需求不断提升,季节性、地区性、偏型性血液紧张仍然存在。2024年全国无偿献血量同比有所下降。针对上述情况,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血液安全供应。一是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营造浓厚的无偿献血氛围。发挥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大力发展无偿献血的团体招募工作,鼓励党政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参加团体无偿献血,发挥带头作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二是持续提升血液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托全国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血液的采集、供应、检测、库存等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开展血液库存日监控,及时预警。三是健全全国的血液联动应急保障能力,精准开展跨区域的血液调配,保障重点地区、重要时间节点的血液供应。2024年全国累计调配血液361.3万单位,其中省际共调配血液58.3万单位,同比增长了35.1%,及时解决季节性、区域性、偏型性血液保障问题。四是夯实血液安全的底线。扩充血液检测项目,提高检测的技术水平,有效阻断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进行传播。

高光明指出,临床用血时收取的费用,是用于血液的采集、加工处理、储存、运输以及临床用血管理的相关费用。这些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价值,而是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所产生的必要成本。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上述费用。临床用血以患者病情为原则,医疗机构首先保障急危重症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用血,对于非急诊患者,同等医疗状况下优先保障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的用血。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