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加速落地 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AI应用加速落地 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

2025-04-16 09:35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标题:AI应用加速落地 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

今年以来,我国在AI(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吸引了全球的视线,促使市场开始重新评估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以及中国资产的估值。

从近期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来看,AI应用加速落地,推动算力产业爆发式增长,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对产业链上市公司已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内外资金加速流入相关领域上市公司。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技趋势已经从概念博弈转向产业落地,技术突破正在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力,国产AI大模型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推动全球算力供应链重构,中国企业有望抢占AI普惠化的红利。从芯片、算法到应用场景,中国已形成AI产业链,这将催生万亿元级市场空间。科技趋势是中国资产重估的底层代码,只要中国持续在硬科技领域突破“无人区”,资本市场的估值重估就不是一时风潮,而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必然结果。

电子等行业预喜较多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4日,A股有1476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其中,886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六成;83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过五成。除金融和石油石化行业外,交通运输、通信、汽车、电子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的数量占比较高,分别为73.21%、68.97%、67.42%、64.75%。

截至4月14日,有18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业绩预告,其中176家预喜(含略增、扭亏、续盈、预增),占比超过九成;电子、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预喜数量较多,分别有25家、25家、17家、15家。

在上述业绩增长占比较高以及预喜数量较多的行业中,多家公司提及业绩增长是受益于AI产业发展。太辰光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55.73%;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68.46%。公司表示,报告期内,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算力需求日益攀升,数据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拉动了光器件产品需求的持续且稳定增长。

AI还带动了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歌尔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公司称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在AI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有所复苏,公司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以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VR/MR(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智能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进展较为顺利,综合毛利率提升。同时,公司加强精益运营、推动盈利能力修复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整体盈利水平同比显著提升。

AI与机器人技术通过场景创新、研发迭代及产业链协同,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从一季报业绩预告来看,半导体公司全志科技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500万元至1亿元,同比增长73.16%至103.72%。其中,公司在智能汽车电子、扫地机器人、智能投影等领域持续拓展,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0%。

化工企业圣泉集团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至2.15亿元,同比增加45.58%至56.49%。公司表示,AI算力、高频通信及半导体封装等快速发展推动高端材料需求激增等。

田利辉表示,DeepSeek的性能与成本优势证明,中国在AI底层技术上已具备与国际顶尖玩家同台竞技的能力。更关键的是,这种突破正在走向产业,像“AI+”制造、“AI+”医疗场景正加速落地。在政策支撑下,新质生产力是战略核心,资本市场具有枢纽地位,“政策、资本、技术”的正循环正在形成。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表示,近几年,我国科技产业成绩斐然。中国科技公司在AI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开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中国的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溢出效应。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优势和成果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资金持续流入科技板块

AI应用加速落地的同时,资金持续流入科技板块。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是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行业公司,净买入规模分别为188.04亿元、146.93亿元、62.27亿元、49.84亿元。

投资者也通过ETF借道投资科技股。据统计,截至4月13日,今年有15只科创综指ETF陆续发行上市,募集规模合计近230亿元,是今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的ETF产品。近期,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正陆续发行、成立、建仓,合计募集规模已超170亿元。

田利辉表示,虽然市场短期有波动,但是流入科技板块的资金规模显著,显示出长期资金对科技主线的坚定信心。同时半导体、AI、算力等领域的国产替代企业估值溢价明显,反映出市场对自主可控技术路径的认可。

“从结构层面来看,市场正在重估中国在AI方面的创新潜力,中国科技龙头的估值需要匹配AI的发展趋势。”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发展预期正在发生变化,估值体系也必然面临重塑。中国资产具备韧性,“中国资产重估”仍处进行时。

“下阶段,科技趋势将是AI+传统产业深度融合,AI在制造业中的渗透将催生智能工厂,提升中国高端制造全球竞争力。”田利辉表示,中国在量子通信、基因编辑等领域已有布局,这些技术一旦突破应用瓶颈,将开启新一轮的估值跃升。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