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国家植物园探索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管理新范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华南国家植物园探索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管理新范式

2025-04-14 09:39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振红)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华南国家植物园自主研发的“生命网格”(BioGrid)APP 和智慧银杉(Cathaya)标本馆管理平台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相关平台助力完成了5万余号标本采集,30万条物种时空分布信息的记录,并共享超25万条数据,实现了从野外调查到标本数字化的全流程高效管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范式。

图为华南国家植物园。中国网 王振红摄

记者在走访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时了解到,标本馆自1928年创立以来,一直见证着植物世界的变迁。保存的每一份标本代表着一个物种在特定的时空的状态。标本馆馆长、华南植物鉴定中心主任罗世孝说,“标本馆的标本是‘死’的,但保存和展示的是‘活’的地球的生物历史,丰富的植物标本对我们理解地球上的植物区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本馆珍藏着众多珍贵的模式标本,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杉,以及珍贵的“花梨木、黄花梨”原树种降香黄檀等,总数多达7540余份。

图为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杉。中国网 王振红摄

他介绍说,目前标本馆的馆藏量已经突破了125.9万份,囊括了4.9万余种不同的物种。馆内众多珍藏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最古老的标本——大戟科沙戟属(Chrozophora brocchiana)植物标本,是在1822至1824年间从非洲采集的。“这款珍贵的标本,是标本馆与大英博物馆进行文化交流时,精心交换而来。”罗世孝说。

图为馆藏之宝:大戟科沙戟属古老标本。中国网 王振红摄

“生物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标本。”罗世孝表示,“标本馆蕴藏着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未来,标本馆依然在现代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生物入侵、粮食安全、战略资源和外贸进出口等领域。”

图为工作人员数字化录入。中国网 王振红摄

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工程师徐洲锋向记者讲解了“生命网格”平台。“生命网格”是一款基于大规模科学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生物多样性智慧应用,它集物种识别、数据采集、项目对接、物种发现于一体,能够为科学项目组织与管理、生物多样性数据的记录、物种发现及跨尺度数据交互分析提供智慧支持。“目前不仅服务于科研人员,也面向普通公众、志愿者和自然爱好者,是公众和科学家观察自然、连接彼此的便捷通道,也是‘人人参与生物多样性’理念的具体实践。”徐洲锋说,目前该应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的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专业科学调查、社会层面的公众科学项目和高校的生物教学与实习,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图为工作人员数字化录入。中国网 王振红摄

图为工作人员整理馆藏。供图: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

图为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馆藏。中国网 王振红摄

图为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馆藏。中国网 王振红摄

图为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罗佳 摄

图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网 王振红摄


【责任编辑:马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