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作物产业 深耕“专精特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热带作物产业 深耕“专精特新”

2025-04-11 09:42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年产值超2500亿元,基础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

热带作物产业 深耕“专精特新”

核心阅读

热带作物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橡胶、咖啡、水果等热带作物深度关联着生产与生活。近年来,我国热带作物产业蓬勃发展,保障了相关物资和消费品供给,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研发应用、建立标准体系,产业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香蕉、荔枝、咖啡、可可等食物,丰富百姓餐桌;油棕、椰子等木本油料作物,为保障粮油供给提供更多来源;天然橡胶和糖料蔗,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充沛的阳光雨露孕育出了多样的热带作物及其所属的农业类型——热带作物产业(以下简称“热作产业”)。

我国是世界热带作物生产大国和贸易消费大国,去年热带作物种植总面积7000万亩以上,产值超2500亿元。

近年来,我国热作产业蓬勃发展,突出特色高效,深耕“专精特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服务高质量对外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广阔前景。

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错位发展

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黄澄澄的果肉原浆在车间加紧灌装。“百香果跟其他食材搭配,可以‘提香’。”广西东云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兴武介绍,公司每年生产3000吨百香果果浆,供应多个新式茶饮品牌。

去年,北流市百香果种植面积达6.7万亩;截至目前,今年东云农业的种苗订单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可供种植15万亩。

在纬度更低的海南岛,芒果、莲雾、火龙果、菠萝蜜等热带水果,也正向阳生长。

近年来,海南除了种植常见品种,还致力于发展优稀果品,引进国外同纬度热带果蔬材料近2000份,榴莲就是其中之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所长冯学杰介绍,去年海南榴莲挂果面积约4000亩,总产量约300吨,今年产量有望翻一番。

国产榴莲的竞争优势在于“树上熟”。榴莲成熟后,保鲜期短,进口榴莲通常在六分熟左右时采摘,在运输过程中完成“路上熟”,因而在品质、口感方面相较“树上熟”的国产榴莲,有着明显差距。“发展国产榴莲,对于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错位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冯学杰说。

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有力保障了食物多元供给。2024年,我国香蕉产量1200万吨,木薯干产量200万吨,芒果产量500万吨,生产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得益于熟期搭配更加科学合理,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周年供应。

产业集群化发展,释放出优势效能。在广东化州市,小小的化橘红果实,能够通过精深加工产出200多种产品,全产业链年产值上百亿元。

化州市化橘红产业提升工作专班负责人陈梅萍介绍,围绕化橘红产业,已制定实施2个省级标准和10个地方标准,全市标准化生产水平达95%。

随着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热作产业优势日渐显现,成为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的产业。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热作发展处处长孙娟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百色芒果、灵山荔枝、湛江菠萝等20余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365个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强化科技支撑

提升品质效能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爱伲庄园咖啡种质资源保存库里,白色的咖啡花缀满枝头。

“各种咖啡豆经过不同程度烘焙,风味各异。”爱伲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跃军介绍,某款备受市场欢迎的咖啡品种种植难度较大,公司充分利用雨林原生植物,为咖啡树遮阴、保湿,有效提升了咖啡品质。

为提高精品率,近年来爱伲咖啡先后与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并采用雨林种植模式,建成优质咖啡种源基地。目前,基地保存咖啡品种114份。

天然橡胶是我国热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到生产加工技术革新,再到打造天然橡胶产业体系,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之一。

割胶耗力、胶工短缺的困难,正在因科技创新得到解决——在手机上点击按钮,智能割胶机立即启动,乳白色的胶汁不久就从割开的树皮里缓缓渗出。

“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款智能割胶机,可以精准控制割胶深度,工艺达到一级胶工的水平,产量与人工操作相当,显著提升了劳动效率。”海南海胶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副部长简丹妮介绍。

热带水果对温度、湿度敏感度高,保鲜是一大难题。在广东高州市燊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张薄薄的保鲜纸,让龙眼鲜果采后低温贮藏、常温贮藏的时限分别延长了20天和5天,得以“冻龄驻颜”。

“选用的特殊材料,既能控制气体释放速度,又能保持果实色泽,创造出湿度适宜、抑菌抗氧化的微环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采后贮藏与保鲜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吴振先介绍,团队不断研究细化保鲜方案,降低产品损耗,让更多荔枝、龙眼品种顺利远行。

“文椰”系列椰子、“井岗红糯”荔枝等优质新品种迭出;相关生产标准体系覆盖50多种热带作物……从种苗繁育、智能生产到保鲜贮运,热作产业的科技支撑日益增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热作基础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贡献率超63%。

助力农户增收

促进经贸合作

在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生长正旺。得益于气候条件,孟连县牛油果种植规模可观,涉及39个行政村的近1.6万户村民。

“跟着公司干,收入增加不少。”孟连县英沟村村民岩后说,除了以土地入股县里投资建设的牛油果基地、参与分红之外,每年在基地做管护还有近3万元的工资收入。

2023年,孟连县产业投资集团与全县几十个村的牛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对新种植户、集中连片滴灌项目等进行补贴支持,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农户增收、公司盈利、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

孟连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李艳红介绍,县里还建立了牛油果集配中心,可为县域内20多家牛油果种植合作社提供统一的分拣、物流服务及品牌管理。

据统计,去年我国热作产业对部分热区农民的增收贡献超30%。与此同时,热作产业也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纽带,通过技术转移、带动就业等,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

去年,广东省农垦集团承接相关中资企业海外糖业项目,派出多名员工远赴贝宁、马达加斯加、牙买加等国家,把更多甜蜜种子播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热作产业,仍需进一步挖掘潜能。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热作产业的重心还处在“微笑曲线”中部,在技术、品牌方面尚有进步空间;荔枝、火龙果等具有竞争优势的热作产品,其产业价值亦有待开发得更加充分。

“做精做优热作产业,需要加力构建对应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农村部农垦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瞄准热作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效专用农机、保鲜贮运、加工等领域,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通过产供储加销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树立我国热作产业的品牌形象。(记者 郁静娴)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