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地震预警信息,如何发出和接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手机地震预警信息,如何发出和接收

2025-03-27 09:34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6日1时2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后7.5秒,中国地震预警网发出预警,近千台终端收到预警信息,全国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累计推送近30万人次。本次地震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告。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起的“你手机收到地震预警了吗”相关互动调查,网友积极参与。

手机上为何会出现地震预警信息?它是如何被发出、如何被接收的?收到信息后该怎么办?记者进行了采访。

信息如何发出

从预警台网到终端,5到10秒发至手机用户

河北地震台测震台网室主任张幸兴介绍,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之间、地震纵波与地震横波之间的传播速度差异,通过布设密集的地震监测台网,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的技术。地震预警主要应用于,为公众提供紧急避震提示(人员密集场所启动应急预案、高铁紧急制动),为生命线工程提供保障(燃气管道自动关闭、核电站安全停机)、保护重要设备(精密仪器、生产线紧急停机)等。地震预警虽然可以发送紧急警报信息,但现阶段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存在盲区、误报、漏报和减灾效果有限等情况。

“目前,河北省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包括地震预警终端、微信小程序、IPTV网络电视、手机冀时APP客户端等,都可为河北省居民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手机已成为接收预警信息的重要方式。”张幸兴说。

有网友好奇,地震预警信息在到达手机终端被用户看见之前,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张幸兴解释说,地震预警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预警台网、预警处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预警发布终端。

“在地震发生以后,高密度地震预警台网记录到地震波,并将地震波形数据发送给预警处理系统;预警处理系统对波形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在数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收到预警信息,并对本次地震的主要参数进行判别。在确认符合预警信息发布条件后,将预警信息推送到各发布渠道的预警终端;最终,预警终端收到预警信息,向公众发出警报。”张幸兴说,一般情况下,河北省区域内地震发生后5—10秒,用户可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手机如何接收信息

通过微信小程序和APP,部分手机内置预警功能

张幸兴介绍,目前,手机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渠道有微信小程序和手机预警APP,部分手机厂家还内置了地震预警功能。用户只要将手机的相关功能打开,就可以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式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以微信小程序为例,设置地震预警时,用户在微信搜索“中国地震台网”或“地震预警”,进入“中国地震台网”小程序,点击“开启地震预警”并允许“地震预警通知”与“获取位置”,成功添加关注地后即可开启地震预警服务。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终端响应采取差异化策略。由中国地震预警网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采用全网推送机制,目标区域内任何具备地震预警功能的终端设备都将实时接收预警信息。接收终端会根据所处位置的预估地震烈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报警。”张幸兴说。

此次地震,有一部分北京市民通过“北京地震台”微信小程序获得预警信息。何时会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北京地震台副台长马士振介绍,应用“北京地震台”微信小程序,发布策略为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震级4.0以上或烈度5度以上、其他地区震级7.0以上的地震事件进行发布。响应策略方面,当关注地预估烈度小于2度,预警信息仅在小程序首页显示,不对用户进行提醒;当用户关注地预估烈度大于等于2度,通过“服务通知”接收实时预警信息提醒;当关注地预估烈度大于等于5度,即使手机处于熄屏状态,仍会强制发出警告音,其中安卓系统用户可接收霸屏通知。

“北京地震台”小程序根据用户关注地推送地震预警信息。默认关注地为开启微信预警时,用户允许小程序获取的位置。小程序还允许用户设置不同关注地,用户可以添加亲属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等作为第二个关注地,小程序根据关注地实际情况推送地震预警信息。

为何有些人收不到预警信息推送?关注地未达到推送阈值,或是手机设置问题,需要设置微信通知的权限并对服务通知进行设置。

收到信息如何应对

根据预警时间,选择不同避险方式

要学会辨识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如果收到黄色和蓝色地震预警信息,说明地震对你造成的影响不大,这个时候不要惊慌,注意远离可能会有高空坠物的地方就行。如果收到橙色和红色预警信息,说明地震可能会对你所在的地方造成破坏,这就需要采取一些避险措施,尤其是红色预警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间避险。”张幸兴说。

如果在较低的楼层,预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要首先撤离到室外的安全地带。在室外撤离或者避险时,一定要远离高危建筑物、烟囱、广告牌、立交桥等,因为地震很有可能造成高空坠物,引发砸伤事件。还要远离电线杆和变压器等电力设施,漏电带来的伤害比地震本身还可怕。

“如果楼层太高或时间非常紧张,来不及离开房间,一定要第一时间拿起靠垫或枕头护住头部。降低重心,躲到开间小、有承重墙的地方去,并牢牢抓住牢固的物体,防止晃动,等到震感结束后,再迅速逃出室外。时间来得及的话,也可以顺手关闭电源、燃气,防止泄漏和爆炸。记住不要爬窗户,不要跳楼,不要乘坐电梯。”张幸兴说。

北京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预警时间不同,选择的避险方式也不一样。预警时间3秒,在室内避险要到坚固体旁(如桌子下、床边等),在室外要远离建筑;预警时间5秒,平房住户要疏散到空旷地带;预警时间10秒,楼内一、二层住户疏散至楼外;预警时间15秒,低楼层住户疏散到楼外,高楼层就近避险。特别是室内高层住户,要关闭燃气,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躲在坚固体下或开间小、有承重墙的空间,伏低、遮挡、手抓牢坚固体,不乘坐电梯,远离镜子、玻璃等物品。(史自强 潘俊强)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