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

2025-03-21 09:0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张漫子、侠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成功帮助因渐冻症导致失语的患者重建交流能力。临床实践显示,其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处于领先水平。”20日在京召开的“北脑一号”人体植入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介绍。

据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第3例人体植入手术20日在天坛医院成功完成,此前在北大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别进行了临床试验。目前,3例患者状态良好。这意味着我国自研无线皮层脑机接口植入人脑实现新突破。

把薄如蝉翼的柔性电极贴在患者的硬脑膜上,瘫痪者术后可获得精细运动能力、失语者的心里话可以被“听见”……这样的场景正变为现实。

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临床,这一技术的突破是科学家、企业、医院、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学家承担了柔性电极研发、解码算法开发等工作,企业进行了产品测试、技术迭代等工作,医院寻找适配患者,负责临床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把产品安全、可靠地植入患者体内。患者也需要相当的勇气同意手术、允许电极植入。

“作为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是医学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说,我国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部分技术加速进入临床。

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界设备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简言之,就是捕捉大脑电信号的微妙变化,解码大脑意图,实现‘意念’控制‘动作’,不动手也能隔空操控机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说。

电极,好比脑机接口的“耳朵”,其性能决定着“聆听”脑电信号的数量与质量。“北脑一号”采集信号通道高达128个。信号通道数越多,单位时间内传输信号量越多,同时做到时延越短,脑机解码和控制反应才能越灵敏。

参与3例临床试验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探索永在路上,未来还将持续创新,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