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楼梯间,看立体社区如何治理(在现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上下楼梯间,看立体社区如何治理(在现场)

2025-03-19 09: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清晨的薄雾刚在长江江面散开,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白象居小区三单元24层的铁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白象居自治服务队队长潘高健,对着楼道镜子正了正胳膊上“自治服务队”的袖标,三步并作两步走下楼梯。

这个建于1992年的老小区,由6栋24层无电梯的居民楼组成:1层出口连着陕西路,12层平台与解放东路平齐,还有不同楼层的其他出口供居民出行,体现着典型的山城建筑智慧。

江边美景、独具山城特色的“8D”地形,让多次出现在电影镜头中的白象居小区,成了不少游客来重庆慕名打卡的地方。

此刻,白象居正迎来今天第一批预约团队游客,记者跟着潘高健一同前往。

“团队来参观必须要提前一天预约,咱们白象居说到底是居民楼,要控制人流维护好秩序,才能平衡好居民生活和游客参观。”潘高健边走边说。

“莫急莫急,注意一旁扶手!”潘高健在12层连廊平台引导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他的袖口上沾着未干的墨迹——那是刚帮三单元王婆婆代写快递单时蹭上的。

“我们这里既是居民家,也是城市名片,得让街坊和游客都自在。”潘高健说话间,目光扫过楼道转角新装的防滑条,那也是用小区的自治经费刚置办的。

这时观景平台人声渐起。潘高健侧身挤过举着相机的游客,对看着店铺的刘大爷耳语:“血压仪我放老位置了,下午来测哈。”转身又提高嗓门:“拍照的朋友往边上靠靠,留出过道嘛!”

锈迹斑驳的栏杆外,长江索道上的缆车正穿楼而过,激起一片快门声。

这样的场景,同2021年电影《火锅英雄》带火白象居时不太一样。那时楼道挤满打卡人群,早点摊把煤炉支到住户门口,大批游客打卡打乱了居民的生活,有居民曾举着扫帚守在单元门前,不让游客进入。涌向白象居的巨大客流,考验着老旧社区的治理。

游客和居民,怎么和谐相处?

说起这个问题,潘高健脸上流露出自豪:“我们成立了居民自治服务队,自己管自己的家!”社区楼道墙上的自治公约也藏着答案:游客预约制、商户禁占道、社区志愿者排班表……

潘高健带着记者穿过空中连廊,沿途3次俯身捡起纸屑。“客流其实也是商机,为了让居民能够看到开放带来的收益,社区专门开辟了摊位,交给第三方运营,收益全部用于小区里的公益服务。”

“你看,这就是‘手打柠檬茶’摊位的收益明细。”潘高健指着公示栏里工整的账本,“上个月给社区里独居老人送了20桶油,修了6盏楼道灯。”

“为了实现居民自治服务队的长效运行,我们正努力整合白象居周边的旅游资源,形成居民自治和多方共治,居民、游客、经营者三方共赢的局面。”朝天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申航说。

行至五单元10层转角,老潘突然刹住脚步。楼下传来熟悉的川剧唱段,他咧嘴一笑:“平台那边有茶摊,陈婆婆又在教游客唱戏了。走,带你们见识一下重庆人的待客之道。”江风裹着茶香与人声,在这座垂直巷弄里酿出别样生机。

■记者手记

主动作为  多方共赢

6栋24层楼梯的居民楼,既体现山城建筑的特色,也藏着基层治理的经验。

让自己的家更好,是每位居民发自内心的愿望。面对立体社区的治理方程式,白象居的干部群众用主动作为给出答案,把“拒客”变“迎客”,将“添堵”变“多方共赢”,“自己管自己的家”道出居民真心话,也为超大城市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新视角。引导团结居民、发挥好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家园就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