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价格一路飙升,谁造成了美国早餐桌上的“鸡蛋危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国际新闻>

鸡蛋价格一路飙升,谁造成了美国早餐桌上的“鸡蛋危机”?

2025-03-13 09:08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马梦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编者的话:“美国确实在早餐桌上面临着一场危机。”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称,因创纪录的禽流感暴发,美国各地蛋鸡库存大幅减少,鸡蛋价格一路飙升,有机构甚至预测美国鸡蛋价格2025年还将上涨41%。对此,特朗普政府表示会把解决蛋价高企问题视作优先事项,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2月26日宣布采取多项举措以应对蛋价居高不下,美国司法部最近也对鸡蛋企业展开反垄断初步调查。尽管一系列举措旨在解决美国鸡蛋价格飙升问题,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场“蛋荒”暴露出美国鸡蛋供应链的脆弱性,向海外“求蛋”等举措恐怕也难以填补日益增大的缺口。

美国司法部展开调查

超市、杂货店遭抢购,餐厅被迫改菜单,这是在美国鸡蛋价格一路飙升下的场景。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一打鸡蛋的平均价格为4.95美元(约合36元人民币),几乎是一年前的两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创纪录的鸡蛋价格更是引发了“母鸡租赁”“鸡蛋走私”“偷鸡蛋”等现象。上个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提及蛋价问题,称其为“灾难”。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疫情、通货膨胀是近年来美国鸡蛋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2022年初开始的禽流感加重“蛋荒”,大量蛋鸡死亡,生产能力受损,恢复生产耗时长。进入2024年,禽流感在美国再次暴发,美国各地有约3500万只蛋鸡因禽流感被扑杀,其中近一半发生在当年第四季度,导致近期美国蛋价飙升。

追踪鸡蛋价格的农业市场研究公司Expana的数据显示,在过去4个月里,美国大约15%的蛋鸡被杀死,而鸡蛋批发价格上涨了255%。鸡蛋贵得离谱,甚至很多杂货店货架上有时没有一个鸡蛋。有人表示,该行业可能有相关企业限制了供应,迫使价格上涨。现在有不少美国社交媒体博主已经开始质疑美国4年来治不好禽流感、不断炒作大量宰杀蛋鸡,实则是背后资本的控制。一些立法者和倡导团体曾希望联邦监管机构调查该行业的定价行为。

美国美富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合伙人丽萨表示,当高价似乎源于供应链的异常中断时,反垄断机构通常会展开调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已对美国鸡蛋价格飙升展开初步调查,包括大型生产商是否合谋提高价格或抑制供应。报道中提到,卡尔梅尔食品(Cal-Maine Foods)是美国最大的鸡蛋生产商,也是为数不多的上市鸡蛋公司之一,该公司报告显示,鸡蛋价格上涨导致利润增加,在禽流感暴发后的几年里,其股票一直呈飙升状态,在过去12个月中一度上涨了约50%。除了卡尔梅尔食品公司外,玫瑰园农场公司(Rose Acre Farms)也在调查范围之内。有媒体查询卡尔梅尔食品公司发现,其股权结构中,第一是持股公司是贝莱德,第三是先锋领航,二者都是金融资产类公司。但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司法部的调查可能不会导致诉讼。

“美国蛋鸡产业集中度高,大部分蛋品由少数大型公司掌控。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使得生产波动迅速反映到供应链上,造成供给紧张。”中国农业科学院蛋产业专家团团长武书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存栏超100万只(蛋鸡)的公司有60家,生产了全美87%的鸡蛋,像卡尔梅尔食品公司正常存栏4600万只(蛋鸡),产蛋100多万吨,约占美国蛋品市场20%的份额。一旦禽流感暴发,扑杀规模巨大,蛋鸡存栏量和鸡蛋产量便会急剧下降。此外,大型蛋品企业多采用饲料生产、蛋鸡养殖、鸡蛋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销量前十的企业在美国蛋品市场呈寡头垄断态势,容易操控价格以实现利润翻倍,进而导致消费者的“恐慌性”购买行为。

“海外‘寻蛋’并非易事”

为应对鸡蛋短缺问题,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2月26日宣布将采取多项举措,包括从多国进口鸡蛋以及为应对禽流感疫情提供10亿美元资助。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应对禽流感的10亿美元资金将来自隶属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其中,5亿美元供蛋农强化防疫措施,4亿美元弥补蛋农损失,1亿美元用于研发疫苗和疗法。

一些国家已经收到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询问。彭博社7日报道称,波兰是世界第二大鸡蛋出口国,波兰的家禽贸易组织最近表示,正在回应美国大使馆和美国农业部关于出口鸡蛋的询问。法国蛋业组织SNIPO秘书长Thomas Bartlet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对美国农业部的回应是,法国没有可用的数量,欧洲也很少。”政府数据显示,欧盟的鸡蛋批发价格最近也达到了两年来的新高。

另有消息说,美国计划恢复全球第一大鸡蛋出口国——荷兰的蛋制品进口许可证。同时,美国还在求助全球第五大鸡蛋出口国——土耳其。

近日,土耳其鸡蛋生产商中央联合会表示,土耳其计划今年向美国出口4.2亿枚鸡蛋。该组织主席易卜拉欣·阿菲永表示,向美国运送鸡蛋的工作将持续至今年7月,一些美国企业为应对本国“蛋荒”而将目光投向进口市场,主动与土耳其方面进行磋商。

尽管如此,美国农会联合会经济学家伯恩特·纳尔逊表示,若禽流感持续,这样的进口量远远不够。这主要是因为进口量相对供应缺口仍显不足。

一些东南亚国家将美国“蛋荒”视为一次打开美国市场的机会。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家禽业发展不错,而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地区的家禽类产品主要出口国。然而,这些国家的鸡蛋尚未大幅打入美国市场。

报道认为,一方面,美国农业部要求进行广泛的质量控制,许多东南亚国家家禽养殖场虽然有能力大规模生产,但在获得美国农业部认证方面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与加拿大或墨西哥可以轻松地通过陆路运输鸡蛋不同,东南亚国家将需要依靠海运或空运,从而增加了成本。鸡蛋容易变质,如果没有冷链基础设施,长途出口也很难实现。

“海外‘寻蛋’并非易事。”彭博社报道说,美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对抗禽流感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努力。”罗林斯在本周二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但由于复活节即将到来,罗林斯承认,目前市场上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价格稍有下降可能是短暂的,假日需求可能会给已经疲惫不堪的消费者带来另一波价格冲击。

中国为何未受“蛋荒”波及

“中国不会出现‘蛋荒’。”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家禽研究院院长吴桂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非常肯定地回答。她表示,关于鸡蛋供应,从整个产业格局来说,中国鸡蛋供应链基本属于分散养殖和规模化并存,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鸡蛋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产能有所增加,但小规模的养殖户产能短期不会消失,呈现一个显著的区域分布的特点,“我们(鸡蛋)的产能在全国各地都有,风险分散,不会出现像美国那样因为鸡蛋供应规模化、集约化导致的‘蛋荒’。”

北京沃德辰龙是一家家禽育种企业,主要向全球市场供应商品蛋鸡种鸡苗。去年,该企业销售了3.27亿只鸡苗,“相当于全美国一年的种鸡更新量”。据吴桂琴介绍,“我们从蛋鸡种源的供种保障上没有任何问题”。一般情况下,养一只鸡,半年下蛋,之后再养一年,鸡就需要淘汰,所以蛋鸡鸡苗每年都要更新。

导致美国“蛋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防疫体系比较薄弱。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3月6日报道,随着美国多地暴发禽流感疫情,美国农业部正在考虑使用动物疫苗控制疫情蔓延。截至目前,美国农业部一直采用扑杀的方法,并对农民的损失予以补偿。

“国外有‘蛋荒’,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管是品种还是技术出口,都可能有更好的机遇走向国际。”吴桂琴告诉记者。2023年6月,1.55万只“京红1号”高产蛋鸡种鸡和1000只“沃德188”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首次走出国门,抵达坦桑尼亚,实现了种鸡出口“零的突破”。此后,中国蛋鸡肉鸡品种陆续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慢慢打开国际市场。

在全球市场,蛋鸡原种鸡被德国EW集团和荷兰汉德克集团等企业垄断,蛋鸡品种有罗曼、海兰、伊莎等品牌。吴桂琴告诉记者,在2008年以前,国内80%以上的高产蛋鸡依赖进口。2009年4月,沃德辰龙旗下的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自主培育的蛋鸡品种“京红1号”和“京粉1号”,打破了长期以来祖代蛋鸡种源受制于人、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

“中国蛋鸡自主育种已经就从过去的跟跑、并跑,发展到现在的领跑地位。”吴桂琴表示,以中国自主培育的“京粉6号”蛋鸡为例,跟罗曼褐、海兰褐(褐壳蛋)品牌对比,“京粉6号”病死率低、耗料少、产蛋多,产蛋量可实现700天产500个蛋,产蛋率达90%以上。“一旦国外客户养了我们的鸡,发现中国品种不错,产的蛋也很好,就会持续下单。”吴桂琴介绍说,国外很多国家进口蛋鸡数量受限,进口时间得不到保障,还多次出现质量问题,而中国有更好的品种以及更好的服务,市场自然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实际上,国内市场竞争更激烈。据吴桂琴介绍,中国人对鸡蛋有特殊情结,大多数人喜欢粉壳而不是白壳蛋,蛋的个头要小(55克左右的蛋重比较适中),并且下蛋的鸡要颜色好,不产蛋后变成老母鸡还能煲汤,而国外老母鸡消费量较低,蛋鸡淘汰之后要付费处理。“国际市场很难培育适合中国市场品种的蛋鸡,而面对中国市场的多种复杂需求,我们培育出来的品种更加抗打,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品种有广阔的空间和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金翼食品(吉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奎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很早就开始向韩国、日本,以及中东、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出口鸡蛋加工产品,比如鸡蛋粉等。“鲜鸡蛋或鸡蛋液因为各国检验检疫及运输原因,一般不怎么出口。”孙奎称,“鸡蛋本身不是高附加值产品,最近两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品销量增加但产值不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重视出口市场”。

据他了解,这些年国外市场因为禽流感等原因,鸡蛋紧缺,蛋类产品也比较单一,此时很多国家市场颇具“性价比”。孙奎表示,相比之下,欧美市场比较难,“我们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上发力较大,这些市场贸易环境相对公平,比如中东,我们正在调研,专门为当地开发特色产品”。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