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玩具“悦己” 拍照找“搭子” 青年消费 “花样百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买玩具“悦己” 拍照找“搭子” 青年消费 “花样百出”

2025-03-12 09: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上,年轻人展示漆扇。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在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上拍摄的动漫爱好者。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近年来,“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新宠。在古城陕西西安,汉服爱好者们精心打扮,在大街小巷拍照“打卡”,乐享古风新韵。图为汉服爱好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在广东省汕尾市遮浪街道水龟寮村,坐落着一家面朝大海的网红咖啡馆,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此游览消费。图为游客在“浮日湾”咖啡馆拍照、打卡。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大力提振消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

激发消费潜能,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青年消费群体已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为新奇体验花钱、给兴趣爱好埋单,他们不仅追求个性化,也重视“质价比”;偏爱智能科技,注重身心成长,他们选择更健康、绿色的消费方式……这些消费新特点、新需求,不仅折射出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入观察青年消费新趋势,探寻活力四射的消费新场景。

——编 者

桌上整齐排列的盲盒公仔,柜子里陈列的从网红小店带回的手作,不断更新的电子产品……这些年轻人的“心头好”,彰显着他们“花样百出”的消费喜好。在当今的市场上,很多年轻人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用功能,而是更加看重商品与自己情感连接与体验的深度,情绪价值正成为他们埋单的重要驱动力。

2024年的“双11”销售数据显示,青年人消费的商品品类由“什么划算买什么”转向“什么喜欢买什么”。与此同时,数字科技驱动的消费模式逐渐成为他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在悄然改变中国消费市场,推动市场向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为悦己消费埋单

“这些Jellycat毛绒玩具的笑脸让人感觉很温暖,让人总是忍不住想收集下一个。”陈可拉说。作为一位90后科技行业从业者,她的工作充满了理性和逻辑,但生活中,她却对毛茸茸的卡通玩具情有独钟。对她来说,这些玩具不仅是可爱的装饰品,更是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生活陪伴。

Jellycat是一个源自英国的玩具品牌,近年来在市场上迅速走红。尽管其单件价格不便宜,但这并未阻挡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很多人像陈可拉一样,把这些玩具当作情感寄托来悦己,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和记忆。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玩具时,不仅是为了拥有物理上的商品,更是为了拥有由此带来的情感价值。

“我会愿意把内心的感受倾诉给这些娃娃或手办。”陈可拉在留学和刚参加工作时都经历过心理适应期,当时正是这些毛绒玩具给予她安慰和鼓励,“它们不会给你负反馈,也不会做出评判,你可以放心地向它们倾诉。”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情感共鸣需求的增加,悦己消费成为一种新趋势。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两秒抢到,五秒付款,喜提新盲盒!”在深圳上班的韩一晗把一张抢到的盲盒购物截图发在了朋友圈。“盲盒的抢购不仅仅是获得商品,更是一种社交行为方式。”韩一晗说。对于她来说,抢到稀有款盲盒的瞬间,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愉悦。

与传统商品消费不同,盲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种不确定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据北京西单大悦城泡泡玛特专卖店的店员介绍,面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店铺也逐步采取了针对性销售策略,以满足市场对“隐藏款”商品的需求。店员说:“我们店里引入了更多与知名IP联名的盲盒,尤其是那些备受粉丝追捧的系列。每次新一批‘隐藏款’到货,我们都会发布通知,方便盲盒爱好者提前预约购买。”

在满足日常消费需求之外,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好物埋单,一些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如观赏鱼、菜种子、水培菜、菌菇棒、草头娃娃等,在多个平台热销。悦己消费的不断扩容,促进了包括玩具、盲盒在内的多个行业增长,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项和情感上的满足。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选择为自己的爱好埋单,以此来缓解压力并提升生活质量。

“把铜丝折成弯曲形状,再拧成麻花状,然后把五光十色的珠子和琉璃叶片固定在铜丝上……”晚上8点,上海贤禾美术馆的一间夜校教室里,簪花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指导学员制作簪花发饰。在这间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室里,一群热爱手工和艺术的人在下班后聚集于此。黄同学从去年起开始“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在这里体验了古琴、簪花、工笔画等多种爱好。“花钱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黄同学说。

“这里不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更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空间。”贤禾美术馆的王海霞老师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孙瑾教授认为,当前,年轻人通过消费来构建自我认同,并寻求情感归属,悦己消费成为热点。正是这种情感需求的回应,促使青年消费逐渐转向情感价值。

互动中寻找共鸣

动漫展、手工店、网红打卡地……这些场所正在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场景。在各个漫展现场,二次元角色扮演者穿梭其中,精致的服饰与妆容让人仿佛置身漫画世界。展台上,各类IP衍生品琳琅满目,吸引着动漫爱好者。

置身这样的氛围中,大一学生赵春放感觉轻松惬意。对她来说,漫展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平台。她最喜欢在漫展中收集“棉花娃娃”(由棉花制作成的动漫玩偶),每次都会在摊位间仔细挑选,比较不同工作室的设计风格、材质和做工,还会与其他娃娃爱好者交流购买心得。

“有时候,我们还会现场交换娃娃或者拼单购买一些套装。”她说,漫展不只是单向的消费,更像是一个粉丝圈层的社交派对,“很多人喜欢这个场景,因为大家可以一起拍照,或者录短视频。”

这种“社交+消费”的模式,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社交的一部分。23岁的周莫海是一位研究生,她常常被社交媒体上的推荐吸引,前往网红打卡地体验。“社交媒体上的推荐总是让我忍不住去打卡。”周莫海说。一个周末的下午,她来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下,仰望屋顶上精美的图案,震撼于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她决定将这份记忆留下来,便付费请另一位前来打卡的女生帮她拍照。周莫海认为,这种付费拍照的方式性价比很高,既省去了专业摄影的高成本,又能结识新朋友。

这并非周莫海第一次尝试“社交消费”。她在大学毕业时曾请一位学姐作为拍照“搭子”,并支付了一定费用。“第一次拍照时,我发现她特别开朗。我本身比较内向,面对陌生人时会有些局促,但这位学姐很专业,也很了解学校里的拍照点位。”周莫海说:“整个过程不像是单纯的消费,更像是和朋友一起完成了一次特别体验。”这种“社交消费”,不仅提高了服务的个性化,也赋予消费场景更多情感价值。

位于北京西城区樱桃斜街27号的“如愿”手作小店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消费场所。推开门,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木质长桌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和纸张的气息。店内陈列着各式精美的宫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一旁的红木柜上摆放着剪纸、手绘扇、刺绣团扇等手工艺品,营造出一种古朴而温馨的氛围。

游客小吴端详着桌上的漆扇,犹豫着要不要尝试制作。旁边的一位女孩向她问道:“要一起试试吗?”她点点头,两人并肩坐下,在店主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在扇面上勾勒着细腻的纹路。她们一边动手,一边聊起了彼此的手工经历,甚至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以后一起尝试更多DIY体验。“消费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件商品,更是和别人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小吴说。

与传统的“买买买”不同,在这些新场景下的消费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店内提供多种套餐选择,老师会耐心教授毛笔画技巧,并提供国画书籍作为参考,细致讲解构图、用笔和调色的方法。沉浸式的体验让消费者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从漫展的周边交换,到拍照“搭子”的互助,再到手工体验的共享,年轻人正在用新的方式定义消费。在这些新兴场景中,他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参与者、创造者,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独特的体验和记忆。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注重场景营造和情感连接,通过打造独特的体验来吸引年轻一代。从主题餐厅到体验式零售,再到互动营销,未来的消费市场将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交易场所,更是情感交流和文化创造的平台。”孙瑾说。

科技智能中体验便捷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95后的昊天还在床上躺着。他喊了一声“小爱同学,拉开窗帘”,智能语音助手立刻响应,窗帘缓缓拉开,阳光洒满整个房间。接着,他又喊了一句“小爱同学,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空调随即自动调节到舒适的温度,新的一天在智能家居的关怀下开始。

智能家居设备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隐形助手”。无论是智能音箱、智能门锁,还是智能灯光系统,这些设备通过语音指令或手机APP就能轻松操控。昊天说:“以前回家还要手动开灯、调温度,现在只需要一句话,智能设备就能帮我搞定。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感觉像是拥有了一个‘私人管家’。”

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品价格的逐步下探,年轻人成为科技消费的主力军。据《京东3C数码校园人群报告》显示,学生群体使用平板的比例也在增加。不限于上课、查资料、在文献阅读时记录论文论点,甚至在学习之余的看剧、看综艺、画画、听音乐等场景中,都有平板的身影。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新型消费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推动消费场景、消费方式和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便携式拍摄设备及生成式AI等新兴科技产品,正逐步塑造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程序员张源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他的手腕上常年戴着一块智能手表。这块手表不仅能记录他的运动数据,还能实时监测心率、血压和睡眠质量。张源说:“它就像我的‘健康管家’,每天都会提醒我运动、喝水,甚至还会根据我的睡眠数据给出改善建议。”

张源经常在朋友圈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运动成果,激励自己和朋友们一起坚持锻炼。“一张张数据图片记录着我一点点的进步,这些数据的累积让我更有动力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说。

与此同时,便携式拍照设备也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大疆Pocket3等小巧的视频录制设备,不仅能拍摄高清照片和视频,还能通过智能模式一键生成创意内容,成为热爱旅行和记录生活年轻人的“心头好”。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旅行博主拿着大疆Pocket3记录旅途中的精彩瞬间,分享他们的视频和图片。00后姑娘林童酷爱旅行和记录生活,以前出门,她总是背着一台沉重的相机,现在出门,手持大疆Pocket3便能把风景收入镜头中。“对于一位爱记录的人来说,这种小巧、便携又画质清晰的电子产品很好地满足了需求”。

去年“双11”期间,京东平台上,3C数码、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领域的销售额占比最大,分别达到42.8%和39.1%。展望未来,智能生活将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场景,而是全面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专家表示,青年消费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趋势不仅彰显了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必须深入洞察年轻人的需求和偏好,不断创新以适应这一消费群体的变化。同时,还应科学引导规范社区“种草”、线上带货、推荐算法等网络行为,监管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建立多元共治监管体系,营造与年轻人消费趋势相适应的良好生态,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对青年消费者群体来说,他们的消费观念逐渐成熟,在消费决策上变得注重性价比并善于利用比价工具,但也应该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避免盲目跟风,推动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叶晓楠 王 聪 文中受访消费者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