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网民留言民生热点透视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2025年全国两会:网民留言民生热点透视

2025-03-11 09:3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李林 刘帅)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新华网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2025年全国两会 我请代表委员捎句话》互动征集,邀请广大网民给代表委员留言,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从“安居乐业”到“医养无忧”,民生保障成为网民热议话题。一条条留言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为代表委员履职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多维共建,激活民生发展内生力

在本次互动征集中,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民生领域留言涉及医疗、教育、就业等十一个方面。

2025年全国两会网民留言·民生热点

“人工智能能帮上农村教育吗?”“是否应该建立公立自闭症干预培训机构和体制,提升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帮扶?”“是否应该取消招聘年龄限制?”“建议增加年休假”“建议跟进完善农民的合作医疗保险”……

网民留言分析显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领域关注度较高。通过网络留言平台,大家“问问题”“提建议”“找方法”“说愿景”,每一句留言,都承载着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发展的期待。

民生保障“一盘棋”:从“愿景”逐步落到“实景”

从区域协同到城乡融合,从制度创新到数字赋能,各地正以系统思维破解民生难题,以长效治理托举群众期盼。

关键词之一:教育

“国家会继续加大对基层一线教育投入保障,增加配置教师队伍力量吗?”“为避免出现断崖式学育过程,幼小衔接的教育系统是否应该完善起来?”“是否应该完善配备边远地区的音体美等基础性综合学科老师?”……

全面的教育体系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学习,更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是决定个人乃至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阳春市中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汝朋建议,支持落后地区中小学完善科学、体育、艺术教育设施和教师力量,将体艺科教师纳入“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政策覆盖范围,扩大招聘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表示,免费学前教育不仅能够减轻家庭负担,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压力,还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从而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

“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布局调整、师资建设。”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为2至3岁的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切实把生育、养育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惠。

关键词之二:医疗

“人工智能医疗平台是否会扩大使用,能否代替医生检查结果?”“心理援助能否进行全国性普及?”“部分县镇医院规范就医依然很困难,能否解决基层就医难的问题?”……

从全民参保到服务创新,从支付改革到基层联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正以更高效、更温暖的姿态守护群众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建议,广大民众在利用人工智能平台获取医学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口碑良好且重视隐私保护的平台,并对结果务必保持谨慎态度。

“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得到优化和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在我国乡镇、社区和村有60多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过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一线。90%以上的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财政部近两年投入近9亿元为中西部地区更新升级乡镇卫生院的医用设备。

关键词之三:就业

“是否会对2025年毕业生就业出台扶持性政策?”“灵活就业人员群体越来越庞大,如何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社会福利?”……

2024年1至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平均调查失业率5.1%,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6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难点和关切点,彰显国家促进青年就业的决心和信心。”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表示,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特别是青年就业的政策保障,让青年人高质量就业创业有更强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回复:“我接下来也会在全国两会期间呼吁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解决留守妇女就近就业的问题,这样她们才能在照顾家里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自我劳动与自我努力获得一份收入。”

关键词之四:住房

“老旧小区改造会继续进行吗?”“房屋租赁应当怎样明确承租人的权利?”……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回复:“随着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中国的住房租赁市场将更加规范、透明,租客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从而实现“租得起、住得好”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在安全、稳定、有保障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城建大学校长王中良注意到,报告提出的系列安居举措,体现出更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建设更多“好房子”,要进一步提高住宅建设标准,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推进物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强调,2025年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着力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提高住宅建设标准,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

筑牢民生之本:从“制度制定”到“精准落地”

“今年将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更加适应当前发展需要、更具针对性。”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新形势下,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系列举措安排聚焦需求释放和供给提升,精准发力。

2025年两会民生议题的讨论,既是对过去一年改革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治理方向的展望。

从“指尖留言”到“政策清单”,从“云端互动”到“代表履职”,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民众的“微心愿”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大图景”,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最温暖的底色。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