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培育下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检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新质生产力培育下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检验

2025-03-05 15:05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培育新质生产力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点。技术创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及绿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创新水平提升不仅源自国内创新,还受国际技术溢出影响。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急剧增长,2020年中国OFDI流量首次位居全球第1。跨国公司通过融入东道国的高附加值产业链,或通过学习效应吸收先进制造技术,并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引入国内,促进国内外技术的对接与融合,催生国内产业的全面革新,这一过程与新质生产力理念相辅相成。因此,深入分析和理解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探明作用渠道,对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术界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全要素生产率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的生产效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该作用在能源和高技术行业均有体现;溢出效应会受到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发达国家技术寻求型投资效果更好;有学者认为两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阈值,只有当门槛变量超过阈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才可以产生显著影响。从影响机制看,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逆向技术溢出,会加速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提升国内的科技创新水平。人才跨国流动会为技术扩散和传播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使企业进入前沿技术集聚区域,带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在降低污染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推动绿色效率变革。同时,企业通过OFDI所获取的先进技术,通过行业内的竞争、合作或示范效应,对母国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进而通过与国内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关系与技术经济联系,带动母国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将全要素生产率引申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考量生产效率,统筹规划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本文研究主要聚焦以下3个问题: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和变迁趋势,为理解我国绿色发展的地域性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GTFP之间的关系,评估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推动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剖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渠道,地区间和知识产权保护差异影响,以及投资经验等存在的门槛效应,考察数字经济的协同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GTFP的时空演变趋势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GTFP的测算

通过计算中国对他国的投资额占他国国内生产总额的比例,再乘以他国技术研发存量来量化OFDI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地,根据各省市OFDI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来计算权重,测算中国各区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虑中国OFDI主要投向一些发达国家(地区)、欧盟国家和近年来投资转向“一带一路”的趋势,本文将研究样本分为3类国家(地区)组别,分别是发达国家(地区)组别、欧盟国家组别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别。同时,考虑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中国OFDI打压所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为更好地拟合数据,提高模型的解释性,根据OFDI数据特点,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应用分段回归方法对发达国家(地区)组别进行分析。其中,OFDI总额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外国(地区)国内生产总额和技术研发额来自世界银行官网,国内30个省份OFDI数据来自各地区统计年鉴。

GTFP通过超效率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M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衡量。超效率SBM模型是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线性规划模型,可以识别和测量决策单元在生产中资源浪费和产出不足的无效率情况。ML指数通过比较决策单元两个不同时期的方向距离函数,能够量化决策单元生产效率的变化。本文测算的期望产出为各地区生产总值,非期望产出为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投入为资本、能源、劳动力。数据来源于2006—2022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GTFP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通过计算可得,2005年中国整体逆向技术溢出效果并不佳,只有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及山东省等少数省份效果较好,这反映当时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和融合还不够。这一现象在2016年得到显著改善,东部沿海地区持续领先的同时,以河南省、湖南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通过OFDI获得的技术反馈增加。但西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效应仍不明显,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从GTFP视角审视,2005年我国GTFP水平总体不高,2021年GTFP水平显著上升,但地区之间呈现明显的差异。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GTFP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GTFP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GTF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回归结果如附表1、附表2所示。2005—2016年时间段内,发达国家(地区)组别回归系数显著为正,2017—2021年不显著。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别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2005—2016年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地区)的OFDI增加明显,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研发协作加强了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了生产和能源利用效率。2017—2021年,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OFDI的审查加剧,导致溢出效应发挥受阻。一些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别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发达国家(地区)在这些市场也有投资项目,随着中国对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的投资转向,有利于技术的学习和溢出效应发挥。

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GTFP的渠道效应分析

本文渠道机制变量为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研发产出、成果产业化水平3个方面。因此,本文选取各省份研发(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数量、专利受理量、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额及技术市场成交额6个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为避免主观赋权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应用熵值法,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到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产业结构优化采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度量。控制变量选择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密度、企业规模、人口规模、环境规制和教育水平。

渠道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科技创新作为正向渠道链接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GTFP。各地区可以通过OFDI的方式与东道国高技术产业建立联系,吸收创新知识和经验,通过模仿学习、逆向技术溢出传递回母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绿色技术应用,提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作为正向渠道链接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GTFP。表明各地区可以通过OFDI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提高要素创新配置和生产专业化、高端化水平,优化母国产业结构,逐渐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GTFP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基于地理位置的异质性分析

由于地理位置、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不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等相差较大,这会对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产生影响。

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在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东部地区GTFP有促进作用;2017—2021年影响不显著。欧盟国家组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影响不显著。东部地区研发和技术水平较高且具备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使得东道国子公司所产生的技术回流更容易实现成果转化,从而显著推动GTFP提升。2017年以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投资限制增加,技术获取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受限,导致对东部地区GTFP的影响不再显著。

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部地区GTFP有促进作用,2017—2021年影响不显著。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别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由于制造业的空间调整,承接了大量东部地区的优势产能,产业门类较齐全,通过学习和模仿能够有效地吸收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但中部地区多为非沿海、沿边地区,与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经贸联系相对较弱,OFDI逆向技术外溢有限,尚未对绿色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西部地区GTFP影响不显著,2017—2021年影响负向显著。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别对西部地区有正向影响。2017—2021年,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对中国OFDI的限制和技术封锁,使得西部地区不仅难以获取新的技术,甚至可能面临技术供应链的断裂,从而对GTFP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相关系列政策的落实,西部地区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与欧盟、六大经济走廊国家展开投资合作,有利于技术的交流及科技成果分享,OFDI逆向技术溢出正向影响显著。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异质性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因素,保护水平差异会对技术研发创新、消化吸收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选用技术市场交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值越大,保护越有效。将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划分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区域,其他地区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的区域。

实证结果显示,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地区的GTF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17—2021年,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地区有促进作用。欧盟国家组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和较高地区的GTFP均有正向影响,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仅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的地区有正向促进作用。2005—2016年,中国OFDI快速增长,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而言,企业能够迅速地模仿和应用发达国家(地区)外来技术,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而2017—2021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及发达国家(地区)对中国OFDI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能够通过合规途径获取先进技术,并倒逼自身进行科技创新,从而显著提升GTFP。

欧盟国家组技术适用性较强,可以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同的各种地区所应用,推动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的技术水平较低,其技术更容易被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的地区接受和应用。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GTFP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

考虑投资经验、环境规制、技术吸收能力差异等带来的潜在影响,将这3个变量作为门槛变量,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门槛效应存在性。实证检验发现,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投资经验存在单一门槛,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也均存在单一门槛。跨过单一门槛后,3个样本组的回归系数均显著提升。在早期对外投资时,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及文化和法律上的差异等,投资经验不足,面临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不佳的问题。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对绿色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

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环境规制影响存在单一门槛。环境规制对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影响均存在双重门槛,每越过一个门槛值,回归系数均有明显上升。环境规制增强推动企业在OFDI过程中有所选择,便于吸收先进技术,也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更高的环保标准,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2005—2016年,技术吸收能力在发达国家(地区)组、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均存在单一门槛。在技术吸收能力较弱时,母国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知识支撑从OFDI中获得逆向技术溢出。随着人才和技术的积累,企业消化和改进外部技术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

通过将OFDI存量改为OFDI流量,重新测算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更换R&D存量的折旧率;对连续变量采取上下2%的缩尾处理;采用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分析,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发现实证结果稳健。

数字经济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协同作用的进一步检验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可以提高消息交流频率,促进资源整合,可以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数字经济纳入分析框架,探究其发挥的协同作用。考虑指标的科学性、代表性,以及数据可得性构建指标,具体指标如附表3所示。应用熵值法对各级指标进行加权得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实证结果显示,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数字经济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发挥正向调节效应。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组别,数字经济调节作用均显著为正,数字经济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协同作用对GTFP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特有的强扩散性提升了创新技术和知识的传播效率,通过网络媒介逐渐改善了原有的创新结构和形式,激活各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2005—2016年,发达国家(地区)组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提升GTFP,而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2005—2016年与2017—2021年两个时间区间均显著提升了GTFP。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3个样本组均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GTFP。投资经验、环境规制和技术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GTFP的影响因所处区域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不同存在差异,数字经济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发挥正向协同作用。政策建议如下。

引导中国企业高效“走出去”,形成OFDI新格局。优化投资环境,通过外交等手段改善与一些发达投资目标国的关系,签订投资、知识产权等保护协议,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从高端嵌入发达国家(地区)价值链,与高水平科技主体实现深度技术接轨,增强技术回流能力,促进绿色发展。坚持多元化市场投资策略,积极调整对外投资方向,加大对欧盟和六大经济走廊国家的投资,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通过企业、政府间技术合作协议和项目,推动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实现技术创新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更好发挥。

建立技术创新合作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着力提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政产学研合作、高端技术人才引进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应用。通过税收优惠、研发及人才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和高新服务产业转移,实现资源要素在产业间的创新性配置,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渠道作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制定对外投资政策,采取区域性和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东部地区应持续优化发达国家(地区)投资和技术引进,同时加强与欧盟国家的合作,实现在技术引进吸收、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中部地区要根据产业特色和需要,提高技术寻求型OFDI规模和效率,同时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着力增强技术吸收能力。西部地区要持续利用区位和政策优势,促进欧盟、六大经济走廊等重点合作领域技术市场合作深化,通过技术交流和溢出实现绿色生产效率变革。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的区域,现阶段可加大与欧盟、六大经济走廊等区域投资合作力度。长期来看,各地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增强投资经验、技术吸收能力水平,优化环境规制强度,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根据门槛变量和数字经济变量回归结果,各地区需更具针对性的多措并举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应注重积累同一目的国或相似目的国的投资经验,统筹考量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结合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重视研发人员的培育与积累,主动雇佣东道国高素质科研人才,提升技术吸收能力。明确各地区环境规制政策强度的合理区间,提高环境规制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协同作用,探索资源配置新途径,推动数实深度融合,更大程度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正向影响,促进GTFP提升。

(作者:赵明亮、高岳,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冯健康,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孙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