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哈雷”,美国曾对日本摩托车征10倍关税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国际新闻>

为保“哈雷”,美国曾对日本摩托车征10倍关税

2025-02-28 15:19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打过一场贸易战,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为了保护本土发展落后的企业,再次挥舞起关税大棒,朝着日本的进口车下手,尤其是重型摩托车。为了保护美国本土摩托品牌“哈雷·戴维森”,时任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将重型摩托车的关税提高10倍。

20世纪70年代前后,日本企业开启了摩托车行业的“马力大赛”,纷纷研究发动机技术,开发多缸大排量的摩托车,本田、铃木、川崎、雅马哈等公司脱颖而出,产品远销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根据美国《纽约时报》1983年的报道,1982年,美国共进口20万台重型摩托车,其中80%来自日本。

因为涌入美国市场的日本品牌太多,商家们打起“技术战”和“价格战”,美国市场的重型摩托车价格不断下跌,这个时候,技术和价格不占优势的本土品牌哈雷·戴维森市场份额缩水严重。

为了保护美国这家重要的摩托车制造企业,里根政府采取了一个“强硬的保护主义行动”。里根政府制定了一个“关税5年计划”,第一年,美国把重型摩托车原本4.4%的关税提高到49.4%,第二年,美国将该关税降到39.4%,然后每年继续下降,5年后,该关税恢复到原来的4.4%。这个关税政策主要针对排量超过700cc的重型摩托车,因为这是哈雷公司当时最重要的市场。

面对新政策,哈雷公司很是开心,时任哈雷公司董事长沃恩·比尔斯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拥有了更多时间,我们不必急着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

日本方面则表示抗议,当时有日本官员直言,“这种措施如此严厉,我们对美国作出的这项决定非常遗憾。日本会考虑在国际上对美国提出不公平贸易的指控。”

这项关税政策中还存在明显的“歧视”,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该政策在限制日本产品的同时,却给予西德5000台重型摩托车关税优惠,获得优惠的摩托车数量还会逐年递增,4年内增加到1万台。此外,英国、意大利的一些摩托车品牌也获得了一定的关税优惠。

为了应对陡增的关税成本,多家日企在美国建立工厂,将产品拿到美国组装。

在关税的保护伞下,哈雷公司的市场份额确实得以增加,1983年仅为12.5%,1986年已经上升到19.4%。最终为这项政策付费的是一众美国买家,因为关税问题,美国进口的日本摩托车提高了价格,哈雷也因为需求量提升而涨价。

在对摩托车加征关税之外,美国也没有放过日本汽车,只不过采取了一个非直接增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本田等造车企业迅速崛起,它们的车省油还价格不高,在美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已经占据美国超过20%的市场份额,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三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1980年销量暴跌,仅一年就亏损了40亿美元,30万员工被解雇。

里根深知汽车制造业对美国的重要性,于是上台后对日本实施“进口车限额”,两国签订了一份“自愿出口限制协议”,该协议于1981年5月生效。

根据该协议,日本会限制该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数量。例如,从1981年到1983年,日本企业只能每年出口到美国约168万台车,1984年这一数字被放宽到185万。

虽然该限制举措并非直接征税,但有市场分析认为,这份协议生效后相当于对日本汽车征收了60%多的关税。

对日本汽车的“进口管制”并没有带来美国政府预期的积极效果。受配额制度影响,美国的日本车数量减少,但市场需求还在,于是日本汽车在美国大幅涨价,与此同时,美国车企认为自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减小了,于是也开始涨价。

不少支持“自愿出口限制协议”的人也表示,美国之后十几年的汽车价格因此居高不下,“这份协议将美国车辆价格平均提高8%”。据智库机构“美国指南针”多年后复盘,这份协议让美国消费者多花了50多亿美元买车。 

还有人批评称,里根的限制政策对美国汽车行业发展没什么推动作用,只是加速日本汽车制造进入美国。美国应该想方设法通过“互惠准入”帮自己的企业打开日本市场,给美国汽车一个与日本汽车公平竞争的机会。(刘皓然 王月)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