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燕国,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总部主席、全国工商联原机关党委委员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推动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保障民企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更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关键。从经济贡献角度看,民营企业在税收、就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它们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保障民营企业权益,就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法治层面,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到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的审议,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旨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应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能够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夯实民企发展根本
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是民营企业的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专注于核心业务,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民营企业赢得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民营企业应弘扬企业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数字发展,转型升级,顺应民企发展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都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通过数字化转型,民营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众多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拓展市场渠道,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应抓住产业转型的窗口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在数字技术领域的投入,培养数字化人才,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服务,帮助民营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促进国际合作,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是民营企业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如在制造业、电子商务、新能源等领域。通过国际合作,民营企业可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先进的技术。
民营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参与全球范围的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规则。
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作为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国际组织,将为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迈向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贸易促进等服务,帮助中国民营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从保障民企权益、做强主业实业、推进数字转型、促进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让民营经济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