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排队停车时间比看病时间都长” 记者调查医院停车难问题

2024-12-17 09:40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家住北京东三环华威桥附近的周先生,在位于西二环的一家公司上班。某大型三甲专科医院周边道路是他开车上班的必经之路。

“堵得半天都动不了一点,医院门口短短几百米的路,开车有时能堵上半小时。”他苦笑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都很无奈、烦躁,更何况患者及其家属了。周先生看见过载着患者的救护车,在几乎“瘫痪”的道路上寸步难行;也看见过前来就诊行动不便的患者,因为长时间堵车,被家人搀扶着下车颤颤巍巍走向医院。

实际上,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江苏、河南、广东等地多家三甲医院看到,早午间就医高峰时段,医院门口主、辅路被围得水泄不通,车流移动非常缓慢,有时几乎一动不动;有的地方,鸣笛声、叫骂声此起彼伏,场面较为混乱。在一些医院,甚至出现了高价带路停车的“黄牛”。

四川省成都市卫健委近日召集市域内19家医院召开治堵工作会议,询问各院代表一个问题:你们医院周围交通拥堵吗?几乎所有代表都直率作答:堵。导致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院停车难。不少患者抱怨“排队停车时间比看病时间都长”,质疑“一些非就诊的车辆挤占了医院停车位”。

受访专家指出,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需综合施策、对症下药。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车位周转效率,如推行预约车位服务,患者通过App预约停车,将供需精准对接,并实行阶梯收费,通过价格杠杆加以引导,鼓励短时停车;或在医院建设地下、立体车库,加大车位供给;提供更多就医交通选择,有关部门加强公共交通与医院之间的衔接,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此外还需花大力气推行分级诊疗,使优质医疗资源不再集中于少数大医院。

医院门前排起长龙

阻碍交通影响就医

对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张先生来说,家里孩子每次生病去医院,都让全家人头疼不已,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就医停车难。

“孩子才一岁多,为了方便给孩子喂奶、换尿不湿,我们都是自己开车去医院,但停车成了大问题。”张先生说,他们一家去儿童医院都是将车停到对面大厦的地面停车场或者附近商场的地下停车场,但停车费用要比医院高很多(白天外面停车场6元/小时,院内停车场2元/小时)。“没办法,因为医院根本‘进’不去。”

“车太多了,门口天天堵车,我记得有一次排队排了40多分钟还没进去。后来我网上一查才知道,不只是天津,很多城市的儿童医院都有停车难问题。尤其换季时,孩子感冒发烧比较多,有时光停个车就得一两个小时。”张先生说,这还催生出了生意,他常去的医院附近出现了“代停”服务,49元一次。

就医停车难,让排在医院停车队伍里的患者及其家属苦不堪言。

家住北京市北五环的于女士,怀孕3个月,家人考虑到某三甲医院国际部的硬件设施和医疗水平比较好,便选择去那里产检和生产。相对于普通门诊,该院国际部停车位还算宽松,但无奈排队等候的车辆实在太多,出来一辆才能进一辆。“有几次,我产检都结束了,我先生还没能等到车位。”

记者近日来到江苏南京某三甲医院看到,不少患者都将车辆停在医院附近的广场,然后步行去医院。“进医院停车场的路比较窄,而且一边道路还有道边停车位,想进入停车场至少要花20分钟,而且堵车是常态,一出一进耽误很长时间。”一位就医的患者家属告诉记者,他们选择把车停外面再步行去医院,“如果是行走不便的患者,可能只能在队列中慢慢等了”。

一边是苦等入场的患者及家属,另一边则是被动卷入拥堵车流的过路行人和车辆。记者近日在北京、江苏、河南等地多家三甲医院看到,就医高峰期,交警和医院停车管理人员会在医院门口进行交通疏导,但车辆太多,进展缓慢,主路交通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北京朝阳的王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希望就诊车辆可以把车停远些,至少别停在非机动车道上。”她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时会经过一家三甲医院,常常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着骑着就被迫停下。“接近医院门口大概五六十米,非机动车道上全部是一辆辆行驶缓慢、打算开进医院的车辆,导致最右侧非机动车道只剩下很窄的一段。我只得下车推过医院门口。”

入场车辆多车位少

非就诊车辆占车位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医院停车位供给不足是很多医院特别是知名三甲医院面临的普遍问题。如四川省肿瘤医院2023年门诊量达76万余人次,除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日均门诊量达3000人次以上,且一年住院患者超8万人次,而相较于庞大的就诊量,整个医院的车位仅有830个。

除了车位有限之外,有时还存在非就诊车辆挤占医院停车场的问题。

天津市民李先生曾前往天津某医院就诊,排队20多分钟好不容易进入停车场,但找停车位又用了好长时间,兜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停车位,最后只能又开了出去。他观察到,除了医院停车位不足外,一些医院位于繁华地段,有游客、居民将车辆停在院内,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医院停车难如今已经成为一项较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直接关乎医疗服务的供给质量,也是直观反映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郑毅说。

12月初,他就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亲身体验过就医停车难:“开车去医院,长时间被堵在医院门外的辅路上。”

“医院各出入口的交通秩序都较差,这说明,医院停车难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和医疗服务受众群体本身,医院周边的社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被裹挟进该问题的负面效应之中。该问题理应获得有关部门更充分、更全面、更深入、更体系化的关注。”郑毅说。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排除无关车辆入场

近年来,多地积极探索治理医院停车难问题。例如,北京市交通委员会10月30日发布《我市持续推进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多部门多举措开展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累计治理医院133家。

受访专家指出,医院停车难问题,不仅仅是交通拥堵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医院、交通、住建、城市规划等多部门合力解决。停车难的底层问题是供需不平衡,应在法律制度层面对症下药。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刘志伟认为,在供给端,应当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有效实践探索的稳定性。实践中已经有不少医院开始探索差异化收费、与周边机构合作、增设摆渡车等方式缓解停车难问题,但尚未转化为普遍性的法律制度,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此,应当在立法中明确医院区分就诊车辆和非就诊车辆差异化收费的合法性,并建立多元主体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以政府力量为牵引,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引导、鼓励医院周边停车设施运营机构与医院共享停车位,建设“停车+换乘”(P+R)停车设施以实现停换衔接。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已有不少地区通过技术手段推行预约车位服务,把医院及周边的停车资源与最迫切的停车需求精准匹配起来,加大盘活资源、提升效率的力度。如上海闵行区多家医院上线了该项服务,并进一步把该模式向具备条件的其他停车场推广。又如,通过价格杠杆、阶梯收费,实现医院周边区域停车“云调度”,鼓励短时停车,提升整个区域的停车资源利用率。

“在需求端,应当为遏制违规需求和引导合理需求提供法律制度支撑。违规停车行为加剧了医院停车难的问题,法律规范需要明确城市停车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权责分工和工作机制,细化处罚标准,对造成道路交通严重拥堵的违停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刘志伟说。

郑毅建议,“疏治结合”。

所谓“疏”,长远上应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考虑在医院周边建设大型停车场、立体停车设施或临时停车位,保障停车资源供给;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患者及家属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就医,从源头上缓解停车压力。

所谓“治”,首先是不断优化医院周边路网的交通规划,防范并及时排除拥堵因素;同时,城市管理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对停车秩序的管理,既确保入场车辆规范停放,更要对黄牛非法带路、高价收费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罚。

“排除无就医需求社会车辆入场,可通过要求停车者提供就医服务关联性证明的方式实现,确保医院停车场资源的针对性供给。”郑毅说,规范、加强停车过程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公开全面引入外部乃至全社会的监督机制,监督的客体包括但不限于收费管理的依据、收费标准的合理性、违规行为的纠察与追责、公众意见建议的接收反馈等。

作为每个工作日必经医院门口的通勤人士,周先生对解决医院停车难充满期待。在他看来,医院方面可以积极挖掘内部停车潜力,优化停车管理系统,提高车位周转率。例如,采用智能化的停车引导设备,让车主能够快速找到空余车位,减少车辆在周边道路的徘徊时间。

“还可以与周边商业停车场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缓解停车压力。”周先生说。(文丽娟丁一)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