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和中试平台的双向奔赴(走进产业地标·在高新区感受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目标的科技产业园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已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在创新能力、企业实力、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记者日前走进其中的4家高新区,了解当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做法与成效,感受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编 者
走进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部,一幅世界地图光点闪烁:140多万台智慧交通设备遍及104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近1.5亿客户。公司从创立到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时不到12年;从推出首款车牌识别设备,到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五成的“隐形冠军”,仅用3年时间。“从开发试验样品到诞生畅销产品,是中试平台助我们完成了‘关键一跃’。”臻识科技董事长任鹏感慨道。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创新“从0到1”“从1到10”,再从“10到N”,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中试平台能解决哪些难题?如何与企业互补成长?在成都高新区,记者深入了解到一家“小巨人”企业和中试平台的双向奔赴。
“从0到1”——
中试平台助力创意变产品,将创新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
臻识科技的产品展区里,摆着一台车牌识别相机。这是他们推出的首个“爆款”产品,也是国内最早一批车牌识别相机,效率是人工作业的3倍多。2014年上市以来,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
领先产品源自专业积累。任鹏带领的创业团队大多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最早掌握相关核心技术的团队之一,多年钻研图像识别检测跟踪三维配准技术。2012年前后,车牌识别应用兴起,他们创办公司、扎进“蓝海”。
当时,很多停车场出入口大多还需人工取票,而车牌识别相机能帮助停车场实现无人值守。
没想到,当软件要转化成硬件产品时,困难重重。起初,团队跑到广东找工厂做样机,结果订单量太小,大工厂不接单。随后又摸索自建产线,却越做越发现“隔行如隔山”。
“硬件制造对我们太陌生,公差、制程、供应链等要求五花八门,很多环节‘两眼一抹黑’。”任鹏苦笑,硬着头皮做出的样机质量堪忧,返修率高达10%。
产业化遭遇“拦路虎”,怎么办?
焦头烂额之际,2014年,通过朋友介绍,任鹏结识了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以下简称“蜂鸟平台”)负责人田勇。他的一句话,正中臻识科技的痛点:“初创企业更偏向技术研发,但创意转化为产品必须具备可制造性,如果缺乏工程能力和市场意识,成果很难从‘书架’搬上‘货架’。”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原料采购、产线布局、运行管理,对我们而言投入大、链路长、门槛高,中试平台恰好能一站式解决。”任鹏看到了转机。
另一边,田勇着手对企业做可行性评估。“技术有啥创新性?产品是否可制造?市场前景在哪里?这些问号,心里先要有底。”田勇说,经过对企业技术积累、行业前景、团队协作等深入调研后,他们坚定了合作信心。
很快,蜂鸟平台和臻识科技一道对样品拆解复盘,找出返修率高的“病因”:样品设计是靠谱的,问题就出在制造上。经过一番产品改模和工艺调整,第一批产品成功上市,打开了市场。
“从1到10”——
中试平台赋予企业供应链、设备、工程三大能力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蜂鸟智造中试基地,洁净的车间里,工人们在试产装配线上组装路内巡检四目相机。这是臻识科技研制的新一代产品,实现了相机对目标的高精度定位和实时实景数字孪生,目前已应用于智慧停车等场景。
从双目、四目相机,到球机、枪机等,10年来,企业的智慧交通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每年都要找蜂鸟平台试产几十种产品。“从这里走完中试,我们才敢放心推向市场。”任鹏说。
“中试能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低成本试错的机会,在产品投产前查找问题、弥补缺陷。”田勇解释,提高产业化成功率的关键,在于中试平台的三大能力,即供应链能力、设备能力和工程能力。
先看供应链能力。“产品要转向规模化生产,如何配套供应链是一大难题。中试平台深度介入供应链,可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既能根据客户需求推荐供应商,也可以托管包办,完成‘交钥匙’工程。”田勇举例说,曾经,像臻识科技等企业要去各地一家家寻找供应商,蜂鸟平台经过多年积累,在川渝地区掌握了完善的智能硬件供应链,本地化率达到90%,能更快匹配客户量产需求。
“小到存储器、芯片,大到结构件、钣金件,通过中试平台都能找到。”任鹏回忆,他们曾想选用一款使用寿命一年以上的电池电源,试了很多产品都没达到效果,向蜂鸟平台提出需求后,很快就对接到供应商。
设备能力也很重要。智能相机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光学、机械、结构等检测项目繁多,以前得找不同机构送检,很容易拖延产品开发。近几年,蜂鸟平台专门建设了检测室,各类设备一应俱全,既帮企业节省了检测时间,还能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产品振动、防水、信号屏蔽等方面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工程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既懂科技又懂工程的人才十分稀缺,而蜂鸟平台聚集了近百名工程师,能从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工程工艺等方面对产品提出改进方案。
“在项目前期,蜂鸟平台工程师就会加入我们,一起研判解决设计、制造、返修等方面问题,把更多风险排除在量产之前。”任鹏说。
研制一款高位车牌识别相机时,中试平台起了重要作用,臻识科技是国内首家将相机云台小型化并做进护罩内的企业,这种设计能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但也导致相机视窗玻璃面积更大,引发起雾等问题。合作中,蜂鸟平台的工程师帮助臻识科技工作人员调整玻璃材质,并从疏水涂层、内部加热等多方面给出优化办法。
蜂鸟平台提供的中试服务并非“免费的午餐”。“中试平台也要考虑经营,创新项目概念验证、成熟度验证、可靠性验证等环节都会向企业收取服务费,这更考验平台的市场经验和工程能力。项目孵化越成功,企业中试订单和合作才会越多,这将促进企业创新与中试平台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田勇透露,蜂鸟平台运营已持续多年实现盈利,中试服务收入过亿元,与1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19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成功转化创新成果200多件。
“从10到N”——
完善“中试+”生态,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配套服务
成都高新区一处停车场内,充电桩车位上竖起一排排地锁。随着汽车驶入,车位管理智能相机识别是新能源车,地锁随即落下,充电完成后将自动提醒车辆驶离。“这套产品受到市场欢迎,目前每月出货量达上千台。”在任鹏看来,随着新产品越来越多,企业的创新需求已经不限于中试,对前期研发、应用场景、企业融资等配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对平台自身来说,做中试如同‘寻宝’,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要实现长远发展,不能只做中试这‘一锤子买卖’,而要用好中试积累的产学研用资源,延伸更多创新服务。”田勇向记者介绍了完善创新服务链条的几种新方式——
“中试+应用场景”。中试平台与高新区合作,引导央企、国企为中试项目提供应用场景,开展验证示范。
“中试+概念验证”。蜂鸟平台在创新链上游与高校院所加强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还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布局、保护、运营等专业服务。
“中试+人才培育”。蜂鸟平台与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共建技术经理人中试实训基地,为高校院所、初创企业培育更懂产业的科创人才。今年已实训培育技术经理人400余人。
建设中试平台,成都高新区始终突出市场化,并在市场自发合作的基础上对“中试+”生态的薄弱环节给予精准有力支持。目前,高新区49个中试平台深度匹配1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超过九成中试平台以市场化方式运营。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继续完善“中试+”生态,争取到2025年建成中试平台60个,年均服务中试项目700个以上。